都市观察 | 北京:学历教育+技能培训 加速托育人才供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2 07:56

“小小孩”托起大民生。今年,0-3岁孩子的托育服务纳入了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托育服务机构已达千余家,提供普惠托位15000余个。托育机构逐步增多,如何加快托育服务人才供给、提升人才水平,这是托育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家长放心送托的重要关切。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相关学校和业内专家发现,北京市已有多家中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相关专业,通过专业的学历教育输送人才,北京市卫健委、教委等部门也在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在岗从业者素质。

现场

京城多所中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专业

自2022年以来,北京市已有多家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如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通过学历教育,培养能够给婴幼儿提供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看护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WechatIMG40796.jpg

丰台区职教中心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小唐唐你怎么了?有异物卡到气道了吗?”日前,在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内,一堂婴幼儿疾病预防与护理专属课程正在进行。高二学生王梓如坐在椅子上,左手托着一个仿真娃娃,右手五指并拢,从孩子的背部拍打肩胛骨中间的位置,通过有节奏的按压,试图拍出卡在孩子喉咙中的异物。原来,她正在为同学们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该校为婴幼儿托育专业特设课程之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自2022年起开设婴幼儿托育专业,目前校内已有两个年级,共90名学生。“婴幼儿托育属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从专业大类来讲属医药卫生大类,更注重‘医育’的融合。”该校教学处副主任王菲介绍。据了解,该学校为中职院校,婴幼儿托育专业均为“3+2”中高职衔接项目,毕业学生通过转段考试可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提升技能。

瞄准目标人群需求 课程设置特色鲜明

打开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婴幼儿托育专业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表可以看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特色鲜明,不仅有医学领域的婴幼儿卫生保健实务、婴幼儿保健活动等课程,也有保育类的婴幼儿生活照料,更有教育类的早期学习发展支持等,而这些课程均是在该专业的独有设置。除此之外,学生三年的时间里还将学到婴幼儿疾病预防与护理、托幼机构环境创新、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婴幼儿营养与膳食管理、婴幼儿家庭教育、托幼服务政策法规与教育等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WechatIMG40793.jpg

丰台区职教中心学校的学生们正在上手工课

之所以设置如此丰富的专业课程,与该专业的育人目标息息相关。王菲表示,与学前教育不同,婴幼儿托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是面向0至3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照护是按月龄进行的,主要是在生活照护、安全照护、健康照护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心理发展与早期学习发展方面内容。因此,课程的设置也需要更有针对性。

“比如,婴幼儿容易异物卡喉,需掌握日常急救知识,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小月龄的孩子需喂奶、沐浴、吃辅食等,该专业的学生就得掌握奶粉冲泡、婴幼儿的沐浴以及辅食制作等方法和内容;0至2岁的孩子大多不具备清楚表达需求的能力,该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反应,要会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学到回应性照护这门课程。”王菲说。

一门婴幼儿文化课 不同专业要求不同

除了婴幼儿托育专业,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设有保育专业。这两个专业有部分课程名称相同,但学习内容和要求却完全不同。婴幼儿文学课就是两个专业都有的课程,教这门课程的李晶老师介绍,保育专业学生面对的是3岁以上的孩子,在课程设计上会要求小朋友们复述其中的某些环节,或者模仿表演某个故事情节。但对于婴幼儿托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教授的内容是要融入到孩子生活活动中。

当日上午11点,北青报记者在婴幼儿托育专业高二六班的婴幼儿文学课上看到,刘羽函同学正在教室里模拟绘本教学,为现场的“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两只狗熊因为吃饼干时互不谦让,导致狐狸占了便宜,吃到了大块饼干。刘羽函在总结中说:“这个故事教小朋友们要学会谦让。”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看似简单的故事和要求,并不是刘羽函随意的选择,而是她针对孩子们洗手不排队、不互相谦让的情境设计的。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总结出了属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但是王菲也提到了目前该专业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可以说市面有不少婴幼儿托育专业的教材,在遴选教材和使用上需要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标准也还需要通过教学和实践进行继续优化。同时,目前托育行业发展迅速但还不够规范,幼儿园内办托班也才刚刚起步,这对我们学生和老师都是挑战。”

政策

北京市托育人才将纳入职称评审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北京市针对发展托育服务出台了众多政策,其中都涉及到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

北京市2019年12月31日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加快培养育婴、保育、保健及托幼管理等专业人才。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纳入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规划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并按规定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由于托育行业的学历教育整体起步较晚,针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显得十分关键。目前,本市主要由市教委主责开展针对学前教育的托儿所、幼儿园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工作。而针对在市卫健委备案的单位办托、社区街道办托、民办市场主体办托以及个别的公办托育机构,其培训工作则由市卫健委来牵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市卫健委针对相关托育机构的人员开展过多轮次的培训。其中,针对托育机构负责人,设计了60个学时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托育机构运营管理必备知识、与家长沟通技巧等。针对托育机构内在岗的带班老师,即育婴师、保育员,有120个学时,主要开展实操技能培训。此外,针对托育领域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如行业审批人员、人口家庭系统人员、监督系统人员等等,也开展了相关培训。针对上述三类人员,目前已培训了约7000人次。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托育领域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托育岗位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与人才实际的获得感匹配度还不够高,薪资水平、社会地位、职业认同感都有待提升。从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来看,需要有关部门为托育人才梳理初级、中级、高级的职业发展序列,为其匹配相应的岗位报酬和待遇,或许能增强职位的吸引力。其实当一个行业实现优质发展时,薪资水平就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增强。目前整个托育行业的体量还不够大,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已经为托育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给出了方向。《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指出,本市将推进托育服务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除了开展专业职业教育之外,支持托育机构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深度参与教学标准研制、服务标准开发、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并为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提供平台。支持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院校学生和从业人员取得托育服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符合条件的托育服务专业技术人才纳入职称评审。

对话

以优惠政策激励更多学生报考托育专业

对话人:北京市昌平区婴幼儿照护协会理事长王悦

北青报:一家规范的托育机构应包含哪些专业人员?

王悦: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婴幼儿托育机构应配备保育人员,向婴幼儿实施看护照料、组织各类活动等服务。其人员数量与婴幼儿的比例也有规定,乳儿班(即月龄6个月至12个月)为1:3,即三个孩子配1名保育人员;托小班(即月龄12个月至24个月)为1:5;托大班(即月龄24个月至36个月)为1:7。18 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混合编班,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不低于1:5。这些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不仅涉及教育学,还会涉及到卫生、营养、健康、护理等知识,强调是综合能力。此外,一家托育机构内还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自制婴幼儿餐食的托育机构,还应配备专职餐食制作人员。

北青报:目前国内托育机构的人才是如何供给的?

王悦:主要有两条路:一是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二是开展后期职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国内职业院校正式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时间是2020年,最初名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2021年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北京的高职院校中,这一专业从2023年开始设立,目前还没有毕业生。院校内也缺乏成熟的托育专业师资队伍,老师和学生处于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过程,人才储备量并不十分充足。至于目前市场上的托育机构从业者,大部分来自学前教育专业、护理专业、儿童早期发展等专业领域的人员,通过后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应的保育师、育婴员资格证书,从而有资质从事保育工作。

北青报:您如何看待目前托育人才供给“两条腿并行”?

王悦:其实不仅仅是托育领域,任何行业皆是如此,“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是经过系统培养的,能够全面掌握教育、心理、护理、营养等方面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托育机构的工作需求。相对来说,后期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考证,知识可能是碎片化的,虽然也是有用的,但从市场需求来看,我们更需要通过职前的系统性培养加职后的重点培训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合托育行业需求的人才。目前从整个行业来看,人才的“职前培养+职后融通”一体化还没有真正打通,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北青报:目前中高职院校托育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哪些?

王悦:目前市面上关于托育专业的教材也有不少,来自不同的出版社,侧重点各有不同,从托育机构管理、婴幼儿照护理论与实践等不一而足。国内也有不少院校开设了托育相关专业,各院校会根据自己的课程设计去选择教材。一份好的教材,应是乐于被学生所接受,老师觉得好用、教学效率又高。不同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实操,而托育又特别注重各类场景处置,如何科学设计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实践技能是关键。

以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婴幼儿回应性照护》为例,这是全国首套高等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注重项目化、情境化、模块化的实用设计,精选了托育机构6个典型模块,包括入托和离托中的回应性照护、饮食饮水中的回应性照护、盥洗和如厕中的回应性照护、睡眠中的回应性照护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青报:北京市托育人才的供给情况和稳定性如何?

王悦:各托育机构都想找到好用的人才,既能够充分了解0-3岁孩子各年龄段的特点,又能够针对性地给孩子提供各类适应性支持,但从目前来看,真正合适的人才还远远不够。从整体上来说,国内托育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时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性都是正常的,任何行业都是如此,通过流动和变化,能够最终留下来的就是经历过一番筛选的,或许就是适合这个行业的人才。

北青报:您认为该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托育行业?

王悦: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行业内部多方共同努力。在政府层面的支持方面,可推出财政补贴与奖学金。据我们了解,由于这个专业比较新,一些中高职院校在托育专业人才招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建议从政府层面给予支持,比如给一些招生指标、更灵活的招生优惠政策,像借鉴一些院校的师范生政策,学生报考托育相关专业可以享受一定的学费减免和优惠补贴,以激励更多优秀学生。

从学校角度来说,人才培养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职业院校,要注重实操技能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直接依托学院建设附属托育园所,让学生能够开展实习、培训,从而实现产教融合。

从社会认知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行业宣传,展示托育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价值,提升社会对托育行业的认知度和尊重度。其实,保育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少,要把他们当作老师看待,真正去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提高职业尊严。

从行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讲,要根据托育行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从业者的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确保他们的收入能够反映其劳动价值和专业水平,增强从业者的归属感和满意度。甚至从长远来看,能否参照其他行业的职称评定体系,建立托育行业的职称评定标准和流程,鼓励从业者通过职称评定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和待遇,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京青年报》2024年10月22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武文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谦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都市观察 | 北京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7
都市观察 | 从老旧厂房到托育园所 北京规模最大的托育园是如何诞生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人民日报 2024-08-16
家长也能“共享”,各地探索社区托育服务
人民日报 2024-06-13
首个全国性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启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5
北京新增百余个中高职专业 另有近三百个专业将撤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聚焦“一老一小”、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 北京新增57个高职专业和54个中职专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全国人大代表杨丽婷: 建议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