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向深圳市血液中心打来一个紧急用血电话,一名患者大出血,急需输血。当时正值交通繁忙时段,如果按照地面运输方式,送血车从医院到血液中心取血后再运回医院需要一个多小时。紧急时刻,“00后”操控员李松桦操控无人机通过空中航线送血,只用了10分钟。
10月14日,深圳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空中送血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深圳目前在血液存储机构到14家医院之间开通空中生命航线。李松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每次接到送血通知他都会紧张,“因为我知道每一次运输都是有生命需要被挽救。”
患者大出血急需输血 无人机空中送血用时从一个多小时压缩至10分钟
10月10日,深圳市血液中心接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打来的一通紧急用血电话,一名患者因大出血急需输血。而当时正值车辆出现高峰,如果按常规地面运输方式,送血车从医院到血液中心取血,再运回医院需要一个多小时。为节省时间,深圳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就通知各岗位尽快调拨南山医院所需血液,用无人机进行空中送血。驻守在血液中心的无人机操控员李松桦接到血液后,仅用10分钟就将血液通过空中航线送到了南山医院。最终,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目前状态良好。
其实,像这样的空中送血在深圳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已经成了常态化的一种血液运输方式。据深圳市血液中心业务管理部负责人、无人机项目牵头人邬旭群介绍,深圳市政府一直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深圳被誉为“世界无人机之都”,在疫情期间就曾尝试用无人机运输核酸检测标本。受此启发,他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将无人机用于血液运输,并牵头开始筹备,从去年8月开始试行用无人机运输血液。
无人机操控员:每次运输都是为了救命 接到送血通知都紧张
对无人机操控员李松桦来说,同时保证飞行安全和血液样本安全是无人机送血最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在试行无人机空中送血前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数据测试,明确了无人机运输所需的环境要求,一次性能运输多少血液样本,需要放多少的冰盒等关键要素。除了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天的天气状况也会为飞行带来风险,比如下大雨、风速达到六七级以上就不适合采用无人机送血。
“在无人机起飞之前,我们会进行天气情况检查,根据天气状况确定是否起飞,何时起飞,如果在飞行途中无人机受风力影响出现电量损耗异常,我们会进行备降。”李松桦说。
目前,李松桦所在的公司与深圳市血液中心开展无人机送血业务合作,共有10名无人机操控员负责向十几家医院送血。李松桦告诉北青报记者,血液中心每天大概会有10次无人机送血需求。“每次在接到通知后,我都会感到紧张,因为我知道每一次运输都是有生命需要被挽救。”
“00后”的李松桦在学校学的就是无人机应用技术,在校期间就考取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毕业后,他选择在自己热爱的无人机领域工作。他从简单的样本配送开始学习,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空中送血的无人机操控员,他觉得非常荣幸,“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感、非常神圣的工作。”
无人机空中送血在深圳已常态化 血液中心已向14家医院开设“生命航线”
邬旭群告诉北青报记者,无人机送血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了交通拥堵对血液运输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目前,深圳市的两家血液存储机构都开展了无人机空中运输血液的服务,一共开通了14条航线至14家医院,包括深圳市中医院、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宝安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等。
邬旭群介绍,每一条航线对应一家医院,航线是固定的,开通前需要向空管部门申请,无人机起飞前也需要提前一天向空管部门报备。邬旭群表示,深圳市血液中心目前采取的是空中飞行和地面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其实不仅突发紧急用血会用无人机运输,平时医院的常规用血也可能会用无人机运输,如果遇到气候不佳或者空中管制,血液中心就会采取地面运输。无人机操控员则24小时在血液中心轮班待命,确保有用血需求就立即满足。
邬旭群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自去年试行无人机运输血液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市用于送血的无人机共飞行了6442架次,运输红细胞15500个单位(1单位=200毫升)、血小板2400袋、血浆超过54万毫升。他们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空中急救网络,建立100个无人机起降点,覆盖更多医院,不光为了血液运输,也能用于运输标本或者其他医疗物资。
实习生 胡愉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董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