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般大小的胆囊内塞满了上百颗大大小小的结石!这种场景你见过吗?
腹痛恶心难忍,胆囊里长满石头
近日浙江一医院外科医生将手术取出的满满一袋胆结石拿给患者及家属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近日,宁波余姚77岁的李奶奶(化姓)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余姚市中医医院急诊救治。经过初步检查,李奶奶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剧烈疼痛让李奶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一度出现了休克症状。
时间就是生命!考虑到患者已有发热及休克症状,医生当机立断对李奶奶开展急诊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外科团队将切除的胆囊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密密麻麻,满是不规则形状的结石,足足有上百颗。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目前李奶奶已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临床上患者胆结石几颗甚至几十颗的都比较常见,像李奶奶有上百颗的,确实比较少见。这类结石体积小、数量多的患者,结石很容易掉入胆管内,继而诱发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所幸及时手术,将该风险降到了最低。
胆结石如何产生?有什么危害?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指在胆囊或胆管内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其中以胆囊结石最为多见。
胆结石的形成与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失衡有关。人体摄入的胆固醇只能通过肝脏代谢形成胆汁,经胆道系统排泄。当胆固醇在胆汁中浓度过高时,便会形成结晶,逐渐聚集形成结石。
医生表示,胆结石大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当结石堵塞了胆囊管道或者胆总管时,才会出现胆绞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黄疸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胆结石发作的腹痛,通常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肋缘下,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
而胆和胃的位置相近,两个器官有一定关联性,因此胆石症常被误认为是胃痛而被误诊。所以,当发生上述症状时,患者要及时就医。
胆结石“偏爱”这些人群
1.长期“三高”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超过代谢,容易在胆囊中析出胆结石,高糖和高碳水食物可在身体内转化为脂肪,引起内源性胆固醇增多,使胆汁流动不畅,也易形成结石。
2.长期不吃早餐
禁食期间胆汁在胆囊内储存并浓缩,在早晨胆汁浓度达到最大,最易析出结石,如果吃早饭,胆囊会排出胆汁帮助消化吸收,但不吃早饭,就会增加胆汁浓缩的时间,从而析出结石。
3.长期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的人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会变差,还容易导致肥胖,内源性胆固醇生成过多,易形成胆石症。
4.女性
有研究显示,雌激素可促进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与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所以女性、怀孕、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也增加了胆石症发病率。
做好这四点,远离胆结石
1、每天按时吃饭,避免两餐间隔过长导致胆囊中胆汁淤积。
2、进食需要多样化,不要盲目进补。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果蔬和奶类、豆类以及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在此基础上,提倡清淡少盐。
3、适量加强运动,可以提高胆囊肌的收缩力加快胆汁的排空。同时,每天喝够水,促进身体代谢,保持良好心态,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
4、根据年龄和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