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凉山驻村7年多的第一书记王小兵: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路”
华西都市报 2024-07-05 13:36

人物名片

王小兵,彝族,中共党员,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员工,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期间,阿吼村荣获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王小兵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201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地处凉山州喜德县的阿吼村,平均海拔3000米,是大凉山一个典型的高寒地区山村。2017年1月,王小兵来到阿吼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时,村里“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的生活状态,以及泥泞的村道、低矮的房屋,给了王小兵一个“下马威”。

“第一书记,就是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王小兵说。驻村7年多时间里,在各方支援下,阿吼村有了合作社,搞起了种养殖业,公路修到家门口,家家通网,卫生室、活动室、幼儿园等一应俱全。现在,村里人还养起了乌金猪、种上了乌洋芋、栽下了百合苗,已经连续四年收到村集体经济的分红。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23年的15442元。

提出“334”模式

曾经的“光棍村”变幸福村

许多年前,阿吼村曾是当地乡亲们眼里的“光棍村”。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匮乏,900多名村民,散居在20多平方公里的山头山沟,村里不少人连基本的生计都难维持,更别说谈婚论嫁。

“只有摆脱贫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村里的各种问题。我一定要拼尽全力,帮助大家走出贫困。”王小兵暗暗发誓。

要想致富,必须找到一个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按照“上有产业,下有住房”的理念,王小兵和村组干部一起,把村里73户贫困户集中安置到村委会周围,贫困村民搬出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家。

通过走访,王小兵对村里的发展道路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先在村里打造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链,再围绕产业链构建产业体系。

2017年,在征求村“两委”意见后,王小兵总结提出了“334”帮扶模式,即:“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

经过考察,村里决定种植川贝母、百合、青刺果等中药材,但对于世世代代种植洋芋的阿吼村村民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新玩意儿”,要不要种、该怎么种、有没有收入,村民心里满是疑问。

王小兵挨家挨户地给大家算账,将政策掰开了、揉碎了给村民解释,还通过彝家特有的“寻亲”方法,和大家搭上亲戚,这才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希望,随着栽下的第一株苗一同成长。2017年,阿吼村73户贫困户全部摘帽,全村顺利脱贫。2018年底,阿吼村合作社销售盈利3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8年的7180元。2019年初,村合作社实现第一次分红,贫困户人均分到了1450元,非贫困户人均分到860元。

曾经的“光棍村”也开始迎来新人。王小兵说,在帮扶的头两年里,阿吼村就迎来了18位新娘。

“走出大山”成新风尚

“村里人思想有转变是好事”

7年多的时间里,王小兵曾有过离开阿吼村的机会,但每当村里年迈的老阿妈来到办公室告诉他“舍不得”;看到老人将自家的腊肉和鸡放到办公室门口后快步离开……王小兵意识到,不只是村里人舍不得他,他也放不下阿吼村的村民。

于是,他决定留下来,陪伴阿吼村再走一程。2020年,王小兵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带着856斤百合种子,来到国家电网扶贫产业园区百合种植基地,组织村民开始种植。之后,这里成片的百合,变成村里人致富的“秘方”。

“今年我们还开始试种葡萄、何首乌,使产品多元化。”王小兵介绍说,由于当地村民熟悉传统种养殖,他和帮扶单位还给村民送去“乌洋芋”种子和“乌金猪”幼仔,在村里发展起了“两黑”产业。“连续4年,合作社都进行了分红,分红资金累计达66.14万元。”王小兵说。脱贫之后,阿吼村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已达15442元。

相对稳定的收入下,村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等、靠、要”,脑子里有了很多新想法。一些年轻人主动寻找外出务工的契机,去到西昌、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村里有孩子的夫妇也会时常请教王小兵县城里的教育情况,准备搬到县城,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村里人渐渐地变少,“人气”看似不如以前,但在王小兵眼里,这是一件好事。“大家有了走出大山的意识,外面的世界会改变他们很多固有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当他们再回来的时候,又会给村里带来新的面貌。”

如今的阿吼村,连片的百合苗、成群的乌金猪和绵羊,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出去读大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王小兵说,他对阿吼村的期待不止于此,“我们要让集体经济年年有增收,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强。”

文/罗石芊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密云大城子镇河下村第一书记郑忠义: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将乡土美食“送出”小山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中医副主任医师“跨界”当起驻村第一书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7-18
这个9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村里“搞”事情
中国青年报 2023-03-16
驻村第一书记当起了“导演”
新华社 2022-02-08
成都高校走出的驻村第一书记 带领全村816名贫困村民脱贫
成都商报 2021-11-29
28个红指印留下的驻村第一书记
中国青年报 2021-08-13
湖南桂阳产煤村产业蜕变:一片小茶叶铺就一条致富路
中国新闻网 2021-04-02
图片故事 | 这个驻村书记,带着村民“点叶成金”
新华社 2021-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