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周年”“纪念张飞××××周年诞辰”之类“纪念古人”的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地方为打造文旅IP,纷纷选择从古人“下手”。在相关“纪念古人”会议带动下,一些自媒体还炮制出“纪念潘金莲开窗×××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周年”之类荒诞不经的会议事件。尽管一些会议最终没有办成,但也在舆论场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很多古人是可以纪念的,今人纪念他们,是为了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比如每年端午节,千家万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之时,我们会纪念屈原,缅怀他的优美诗章、高洁人格和爱国之情。但纪念古人,要讲究为何纪念、值不值得纪念、怎么纪念等,要“师出有名”实事求是,研讨的话题也需要有深度,而非草率行事,要有严肃的态度,而非哗众取宠。
而打着“纪念刘备托孤××××周年”“纪念张飞××××周年诞辰”之类旗号召开的会议,明显太过随意。比如召开“纪念刘备托孤××××周年”会议,硬要从这一典故中挖掘“文化意蕴”“现代价值”“人才思想”“政治格局”,实在有些牵强附会,难逃为纪念而纪念、为开会而开会之嫌。
以几百年前、一两千年前的古人“托孤”“诞辰”“仙逝”等为噱头,举办形式大于内容的“纪念古人”会议,也有巧立名目之嫌。君不见,承载着多种不应有功能的某些学术会议,让被邀请者不堪其扰。在各种巧立名目的“学术泡沫”中,有人以学术研讨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有人甚至从中大发横财。如果像这样“纪念古人”,不仅是肤浅解读历史文化,涉嫌亵渎学术研究,还可能劳民伤财,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一些地方为何热衷于“纪念古人”,甚至默许、纵容自媒体炮制各种稀奇古怪的虚假会议?说穿了,还是“傍名人”思维在作祟,是想借“古人”的影响力提升本地知名度,试图以此推动文旅发展。一些地方争抢“名人故里”,几乎把“老子故里”“大圣故里”“哪吒故里”“西门庆故里”“花木兰故里”等抢了个遍,以为借此可以促进地方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徒增笑柄。
实际上,“纪念古人”也好,争抢“名人故里”也罢,很多会议、活动带来的实际价值并不大,搞不好还可能弄巧成拙。比如,史书对张飞的诞辰并没有明确记载,仅凭考证或拿小说当历史就“纪念张飞××××周年诞辰”,多少有些荒谬,不但于古人不尊,也于公众不敬,这样的纪念会议不如不开。组织这样的活动,一旦口碑“翻车”,只会给地方文旅发展造成伤害。
当下,文旅市场竞争激烈,文旅产业发展,口碑就是生命线。与其依赖“纪念古人”会议等过度营销手段,不如对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更可能吸引旅游人群。一个地方若没有先进的、契合实际的文旅发展理念和措施,即便有多么响亮的古人可“傍”,也是只有噱头没有看头,难以开发成一座“金矿”。
针对“纪念古人”会议扎堆开的乱象,各地应依法依规加强审批,加强财务监督,提高监管透明度。多部门去年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提出,党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论坛活动的审批实行总量控制、严控规模、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等原则,防止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这也应当成为举办各种纪念会议、活动的基本遵循。
文/针未尖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