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守护文化根脉 传承历史文明——2024年海淀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日”活动在圆明园举办。
活动现场设置了紫砂陶制作技艺、绒布唐工艺、京剧彩塑脸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体验环节,以“市集+互动+表演”的形式将非遗文化生动地展现在大众眼前。这些非遗项目大多都带有海淀特色,展现了海淀传统文化的魅力。
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静介绍,近年来,海淀区以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标准,形成了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高站位统筹、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未来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现场,海淀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正式启动。近年来,海淀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3年12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成为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海淀区文旅局副局长刘凤介绍,海淀区在前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丰富了文物内涵,扩展了文物保护对象,完善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域内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28处,总体数量位于全市前列。根据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工作任务,海淀区于2022年对全区各级各类文物开展了全域文物资源调查和现状评估工作,为第四次文物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活动现场,代表文化遗产传承与守护的火炬传递给了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海淀区文旅局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共同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尽己所能,奉己之力,以厚积薄发之势深学笃行,砥砺奋进,投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化水平。
观众还参观了圆明园博物馆“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马首铜像和7根精美雕花造型的汉白玉石柱等一批曾经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未来,海淀区将继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