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淘金客”到“机构投资者” 私募开启专业制胜之路
上海证券报 2024-05-20 11:02

二十载光阴,让阳光私募这一原本充满“疯狂淘金客”的行业脱胎换骨。从“一个人的私募”盛行,到投研团队实力的比拼;从单一股票策略占据主导,到如今CTA、量化、固收、宏观策略等多点开花。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5月19日,百亿级私募梯队中不仅涵盖了股票多头、期货、FOF等多种策略,还涌现了十余家探索主观与量化投资相结合的管理人,越来越多私募不断进化自身的投资策略,多方位寻求绝对收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专业化、长期投资等趋势日渐明显,管理人必须持续拓展能力圈,以专业取胜。在策略创新方面,则需加强投资人适当性风险管理,在守正的基础上出奇。

从“投机”到“投资”:

阳光私募变专业了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一批富有的个人和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为私募基金的出现埋下伏笔。同时,一批“疯狂淘金客”如徐翔、苏思通、罗伟广等人的出现,也让早期的行业刻上了“野蛮生长”的标签。

“在私募诞生初期,能够拿到内部消息、敢于加杠杆的私募冠军,备受资金追捧,但如今看来,当初风光无两的‘投机者’早已没了生存空间。”一位老牌私募人士坦言。

从公开资料来看,徐翔等人已锒铛入狱,苏思通、罗伟广执掌的私募均被注销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当初凭借“投机”的私募纷纷谢幕,取而代之的是价值投资者的崛起,越来越多私募机构开始重视基本面研究,逐渐具备机构投资者的实力。

据三方平台数据,目前主观多头策略私募中,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包括景林资产、淡水泉资产等,均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并以深度基本面研究为基础,希望为投资人创造绝对收益。

“回望这20年时间,私募尤其是股票策略私募的打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管理人重视投研能力的建设,通过深度研究挖掘投资机会。”上述老牌私募人士称,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增多,对于参与者的专业度要求持续提升;其次,市场的牛熊转换和行业的多轮洗牌,使得更多私募发现长期发展的根本在于投研实力过硬,而非短期的投机取巧;最后,国民财富快速积累后更追求稳健的绝对收益,博取一时高收益的激进投资风格很难匹配资金需求。

从“博收益”到“管风险”:

投资策略着眼长远

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更为多样化,并朝着海外对冲基金的方向发展。

目前,私募行业主要形成了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宏观期货、量化套利、组合基金及复合策略等八大类投资策略。

“行业发展初期,主要是以股票多头策略为主,同质化严重。”一位私募人士提及,随着资管规模的成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工具推出,国内私募的投资策略日益多元化,各种策略百花齐放,在投资和风控上也有不同特点。

同时,私募行业更多面对高净值客户,且费用收取方式不同,在其发展过程中更加强调绝对收益和风险管理的理念。“高仓位、高集中度的打法一度在行业盛行,但在市场快速调整期,极易出现风险暴露敞口,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上述私募人士提及,相比“博收益”,私募行业更重要的课题是“管风险”,也会倾向运用多元的工具化产品来管理风险敞口。

除了投资体系和策略的进化,近年来私募行业涌现了诸多创新产品,比如雪球结构产品、市场中性策略产品、DMA、空气指增策略产品等。据多方测算,截至今年初,雪球结构产品规模超过2000亿元,DMA产品名义本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

“今年初DMA产品风险暴露的过程,让行业对风控有了更深的认识。”业内人士坦言,谋求“高收益”是一场大冒险,前提是评估客户有没有承受相应风险能力,以及在市场环境变化下能否及时应变。特别在赛道拥挤时,更需要管理人拥有足够的风险管理和仓位控制能力。

据悉,去年11月之后,DMA业务逐渐受到监管限制。今年2月以来,DMA业务的规模及杠杆均实现下降,风险已得到释放。4月30日出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明确提出,私募证券基金参与DMA业务不得超过2倍杠杆,以进一步控制业务杠杆水平。

从过去到未来:期待对冲基金的崛起

参照海外市场来看,对冲基金未来或是机构投资者和居民理财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大多数私募基金产品仍存在波动过大、业绩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多位渠道人士透露,截至4月底,多家知名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净值仍在0.7元以下徘徊,部分产品更是净值跌至0.5元左右,投资者体验比较差。

“未来,私募在控制波动方面需要多下功夫。”一位头部私募创始人称,一方面,深入研究并运用衍生品等投资工具,为投资组合提供一定的下跌保护,平滑净值曲线波动,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和长期投资意愿;另一方面,设置严格的风控体系,降低投资的犯错成本。

同时,越来越多私募基金回归价值投资,并通过投研制度变革拓展能力圈。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称,对标国际先进投研模式,公司近年来探索并实践“多基金经理团队制”的投研模式,希望能够有效防止在市场机会不明朗时,单一基金经理赌性过大,使得投资组合出现过大波动,影响投资者投资体验的问题。同时,这一制度能够提升公司核心投研能力,增强市场适应性。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2024年私募量化股票策略整体较好 四大动向有望成今年重要看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1-16
私募,降费了
上海证券报 2024-07-11
多维度摸底头部机构 量化私募行业波澜再起
中国证券报 2024-03-27
小作文刷屏,监管调研头部量化私募关注哪些问题?
澎湃新闻 2024-03-23
小微盘股强势反弹 量化私募业绩顺势修复
中国基金报 2024-03-18
私募业绩快速“回血”!
中国基金报 2024-03-17
“百亿元私募俱乐部”减员:10家退出 4家新入
证券日报 2024-02-24
量化私募遭遇超额大幅回撤 小市值暴露过高!业界:暴露问题未必是坏事
证券时报 2024-0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