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95后女孩让甲骨文活起来,没有破译一个字同样功不可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15:24

去年以来,从电影《封神》到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网络上掀起一股讨论商文化的热潮。河南安阳殷墟是商王朝都城所在地,更是闻名世界的甲骨文的发祥地。“95后”女孩李右溪,从职场人转型成为一名甲骨文科普视频博主,因为发起了“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的话题而走红网络。“鼎字为何这么萌?”“龙从何而来?”“中国二字最初的样子”……她用灵动有趣的讲解,让刻在甲骨和书写在古籍上的中国文字活了起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

在公众印象中,古老的甲骨文简直就是等同于“天书”,研究者应该是皓首穷经的老学者。因此,当95后女孩李右溪曝出就读“全网最冷门专业”之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她的经历和言行,多次上了热搜,也带动了“冷门”学科的出圈。

李右溪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深层次的因素。随着国力的日益增长,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不断增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高度重视,研究汉字起源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甚至面向社会发出“一字十万”的“悬赏令”,多次引起社会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我也想研究甲骨文”。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甲骨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成熟文字系统,也是汉字的源头,目前还有2/3的文字未被考释。由于剩下的甲骨文单字都是“硬骨头”,破译需要详细论证考据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绝非易事。作为一名甲骨文专业的研究生,李右溪想要释字还需经过“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打磨,但她把甲骨文“搬”上网,在推广与科普方面的所做出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甲骨文很“高冷”,但李右溪的科普很“接地气”。她觉得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样子,背后都藏着一串故事,而探寻这些汉字“如何被造出来的过程”就像破案,“太有意思了”。正是秉承这样心态,她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介绍甲骨文,制作了一系列科普视频,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甲骨文,使得晦涩难懂的甲骨文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粉丝,将甲骨文这一冷门专业带入了公众视野。

李右溪的视频中不仅讲述了甲骨文的源头和用途,还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将甲骨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从商王也得靠“请客吃饭”与人联络感情,到“三千年前的一场车祸”和“甲骨文记录下的千年爱情”,再到“用甲骨文写的高考作文”,她用创意和热情将甲骨文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向观众展示了每个汉字背后的生命轨迹和故事。当李右溪把甲骨文还原到古人和今人的生活语境与故事中时,一个个文字就变得闪闪发光起来。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它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很多网友都在李右溪的账号下留言鼓励:“请一定要坚持下去!”李右溪的科普工作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她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甲骨文这一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系统“活”了起来,激发了公众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为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通过新媒体等途径的传播,不少年轻人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方式得当,“Z世代”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结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希望有更多像李右溪一样的年轻人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新力量”,以文字为桥梁,让我们与古人相遇。

文/胡欣红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95后女孩科普甲骨文出圈 文化传承期待更多新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95后女孩科普甲骨文出圈,文化传承期待更多新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95后女孩把甲骨文“搬”上网
中国青年报 2024-04-22
北京海淀区新添一所“甲骨文基地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从甲骨文到纸张书写!夜游中国文字博物馆 体验“一字千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15
人民日报:让更多冷门绝学热起来
人民日报 2024-01-17
大数据、云计算、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的“破译”之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3
甲骨文上热搜是对“冷门有用”的正名
光明日报 2023-1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