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今年的母亲节,恰逢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一条16年前的短信再度刷屏,令人泪目。
16年前的那一天,山崩地裂,数万人遇难,满目疮痍,举国同悲。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5000米高空舍命盲跳,打通重灾区与外界联系通道的“空降兵十五勇士”;一群生死挺进3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率先到达汶川县城的武警官兵;“唐山十三义士”再次集结不分昼夜地向汶川疾驰而去,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救灾的志愿者之一,抢救出了25名幸存者……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危急时刻生死不离、守望相助,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猝不及防的灾难摧毁了家园,但无法摧毁中国人的精神。天灾或许无法避免,但灾难发生之后能否尽快走出困境实现“重生”,却见证一个民族的韧劲与生命力。作为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遭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并没有惊慌失措或消沉气馁,擦干血泪,实现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
16年过去,曾经撕裂的土地,今已平复;曾经受伤的人们,迈向新生。16年来,汶川人一刻没有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规划的家园拔地而起,实现了涅槃重生。而今,曾经的特大地震灾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书写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中国奇迹”,树立了世界灾后重建的典范。
劫后重生,奋发图强。当年的亲历者曾合拍了一部微纪录片《汶川·重生》,让公众看到了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失去左小腿的胡月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还设计了“闪光假肢”;失去右腿的王睿成为乒乓球运动员,还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女团冠军;“钢腿女孩”牛钰成为一名摄影师,还参加过马拉松、走过T台……
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出品的“汶川地震16周年微纪录”中,一些熟悉的身影再度现身讲述了自己的近况:“敬礼娃娃”郎铮战胜焦虑考上北大,“可乐男孩”薛枭担任成都大运会志愿者,“微笑女孩”高莹和“英雄少年”林浩都结婚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各有不同,但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如出一辙;他们的人生道路虽然不一样,但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的人生追求高度一致。
给孩子留下短信的母亲,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后,救援人员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孩子毫发未伤,塞在被子里的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5121428”是会被铭记的心痛,但我们同样记得坚强、勇敢,记得心手相连,记得爱。爱与希望生生不息,缅怀逝者,珍惜生命,致敬重生,勇毅前行。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