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编制完成全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12:01

4月2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石景山区在北京市率先编制完成《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城市(单元)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深入探索社区层面的韧性城市专项规划。目前,《规划》已计划实施,石景山区选取模西北等5个韧性单元的共9个社区,作为第一批安全韧性社区建设示范样板,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综合推进实施。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极端灾害事故不断出现,韧性城市因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的能力,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2021年,北京提出建设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2024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的《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中,提出构建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的发展目标。

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分区示意图

《规划》根据韧性城市的理论内涵,以灾害事故风险评估为基础,以灾害发生的时间顺序为主线,以城市系统应对能力变化情况为目标,从韧性城市稳健性、快速恢复性和适应性入手,建立以灾时维持力、灾后恢复力、未来转型力“三大能力”为核心的韧性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编制前,相关部门以灾害风险评估为基础,全面摸清全区安全韧性底数。通过全面梳理石景山区城市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查阅历史灾害和总体应急预案等资料,结合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确定对石景山区影响较大的灾害种类。利用地震、洪水等专业分析方法,并结合现场踏勘,与应急、住建等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和社区等不同类别和层级主体的深入走访座谈,识别分析出全区主要灾害风险大小与空间分布。

基于全区现状安全韧性分析,石景山区韧性城市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初步形成具有韧性基础的城市规模和结构,但局部地区的韧性水平仍然较低;生命线系统可靠性得到持续提升,但安全设施的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反映出城市巨灾应对能力还需提升;基层安全防灾水平普遍提高,但各单元安全韧性能力参差不齐。

为解决石景山区韧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规划》聚焦多元灾害风险,提升全时段应对灾害能力。

一是以高标准建设为引领,提升整体抵御超标准风险的灾时维持力。《规划》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山地安全分区、中部山前安全分区和南部平原安全分区。其中,北部山地安全分区以避让为主,中部山前安全分区以治理为主,南部平原安全分区以提升建筑和设施韧性为主,三个分区协同配合,推动生态网络和防灾网络融合发展,构建协同互补的韧性保障空间格局。此外,《规划》以提升设防能力为手段,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对现有平房区和老旧小区等薄弱建筑开展韧性改造,提高全区建筑韧性水平。

二是以资源统筹为依托,构建具有良好韧性空间分区的灾后恢复力。《规划》强化适度冗余、多源多向、安全可靠的生命线保障系统。通过规划西五环等应急救援通道5条、石景山路等应急疏散干道17条、群明湖大街等应急疏散支路若干条,构建“5+17+N”的应急骨干交通网络。同时构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多元保障模式,全面提升生命线系统保障能力。《规划》提出建设具有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街区,规划以街区为单元,从空间安全性、防灾空间结构、避难疏散空间、应急保障空间、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等8个方面提出安全韧性提升措施,全面提高街区安全韧性水平。

三是以平急结合为重点,提升以社区生活圈治理为基础的未来转型能力。《规划》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战略布局。通过改造完善既有旅游居住、教育、体育、医疗服务等设施,提升全区应急保障能力。同时,将生态保育、应急避难和平疫转换等功能植入战略留白用地,以提高全区的大灾应对能力。《规划》建设邻里自治互助的韧性社区生活圈。基于安全韧性能力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群众意愿、单元总体情况,结合近期有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管线统筹、平急两用重大项目建设机遇,最终确定近期建设单元23个、中期建设单元26个、远期建设单元28个。

为推动韧性社区建设,《规划》选取安全韧性能力较差的模式口西里和较好的北辛安南路2个不同特点的韧性单元作为示例项目,制定任务清单和规划图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韧性社区建设经验。

在模式口西里韧性单元中,重点规划截洪沟、设置雨水调蓄池、整治地灾隐患点,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治理;对绿地、广场、停车空间等公共空间进行海绵化改造;建设社区韧性中心和应急疏散体系,包括韧性中心、避难场所等平急两用转换方案;对建筑进行照明、无障碍等适老化改造,改造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等设施;形成安全韧性建设方向清单,并指导模式口西里安全韧性方案设计。

在北辛安南路韧性单元中,重点做好应急交通组织,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应急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管理空间并施划标线,保障应急期间应急管理指挥、物资分发和居民临时聚集空间需求;进行广播等公共传播设施的平急两用建设,完善安全防范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开展常态化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安全志愿者招募,完善基层应急力量。最终形成安全韧性单元建设设计图则和项目清单。

在近期拟实施建设的韧性单元中,聚焦补短板、保民生,同时兼顾近期有改造计划的社区,在北京率先开展韧性示范社区建设。选取模西北等5个韧性单元的共9个社区,作为第一批安全韧性社区建设示范样板,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形成“图则+项目清单”,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综合推进实施。

制定安全韧性社区审查技术要点。在全市率先将韧性要素纳入社区规划建设,在现有居住区、社区相关审查条件基础上增加韧性审查要素,制定社区安全韧性审查要点,在老旧小区综改阶段补充韧性要素改造要求,在新建小区规划审查环节纳入韧性审查条件,推动韧性社区实施落地,扩宽韧性城市规划内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北京将建设多元备份可转换生命线系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8
WTT中国大满贯即将开赛 石景山区开展全要素测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石景山区: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北京发布 2024-09-09
打造十条“京华绿道” 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获批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8
充分认识韧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韧性城市示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本市将编制“北京市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30
引导公园逐步实现对全社会的开放共享 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