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社会关注的第二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在近日开设了大组赛赛道的探路直播,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
始于1935年的环西班牙自行车赛享誉国际,被冠以公路自行车的世界“三大环赛”之一。第二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则将于2024年5月25日-26日开赛。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骑行的习惯与爱好深入人心。这项国际知名的顶级自行车运动类赛事成功落户昌平,带来了一场由体育赛事提振地区经济的双赢局面。
昌平的体育基因
曾经,骑行是无数中国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如今,骑行已成为人们热衷的休闲、锻炼方式。昌平区在营造高品质骑行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
2019年5月31日,北京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这条起自昌平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是北京市第一条专门服务于自行车通行的道路。
这条自行车专用道全程6.5公里,三条6米宽的塑胶骑行道中间设有潮汐车道,不仅缓解了昌平回龙观到海淀上地之间通勤的拥堵,更是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体验。
目前,这条专用路还在继续加长,2022年底,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一期工程贯通,工程北起后厂村路,与自行车专用路贯通,规划全长约8.6公里。而南展二期工程将继续推进从荷清路向南一路挺进一直延伸至西直门交通枢纽,全长5.5公里。并通过优化断面布置、重新施画标线、铣刨加铺路面、优化步道端头半径、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等措施,完善了沿线非机动车道的通行空间及骑行环境。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表明,近年来骑行已成为继健身、跑步之后的又一大众运动项目。而由骑行衍生的包含运动装备、场馆设施建设,以及赛事、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机遇也得到充分激活。
奥运与昌平的缘分很深,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在十三陵水库及周边举办。这个依山傍水的赛场当时被国际铁联称为“世界上最亲近大自然的场馆”。
北京联手张家口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同样有着昌平的身影,借冬奥会契机、依靠地理优势,昌平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及普及冰雪文化,连续多年开展了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
奥运精神不断鼓舞着昌平,将全民健身的理念和福祉带给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骑友汇聚昌平,欢乐自在地穿梭于秀美的山水林间。
打造骑行友好城市
2023年6月17日-18日,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正式开赛,首次与中国结缘。来自世界各地的1700余名自行车骑游爱好者,在昌平体验了山水骑行的快乐。
据了解,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的赛事线路包含了城市道路、山路、大坝、古典道路、峡谷、隧道、乡村道路和城市桥梁等多种多样的道路类型,让每一位选手都能拥有丰富的骑行体验,探索到独一无二的沿途风光。
比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市民参与这一绿色运动的热情,不少骑行爱好者从市区骑行来到昌平,领略和欣赏昌平区精心设计的骑游线路,昌平区也以此为契机,结合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特色,提出打造骑行友好城市,从“道路友好、设施友好、文化友好、产业友好、服务友好”五个维度重点发力,着力解决骑行相关的难点痛点,努力将全域建设成为骑行特色示范区。
建设骑行友好城市,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首期重点项目,定在了温榆河昌平段沿线,将通过骑行道建设串联沙河水库至温榆河沿线的两岸公园、湿地、森林等生态空间,对原有沙河水库湿地、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沙河片区)、未来科学城滨水公园、碳中和主题公园等进行景观提升。同时重点规划一批艺术公园、体育公园、露营公园、智慧公园等,通过骑行道串珠成链,自西向东整体形成一个带状公园。
根据规划,温榆河昌平段沿线布局规划了很多有趣的乐园,例如在沙河水库规划打造观鸟摄影基地、滨水休闲垂钓基地、水上运动基地等。
目前,昌平区已建成42公里骑行绿道,串联起了昌平新城与老城、东部与西部、山区与平原。
42公里骑行绿道规划图
2023年10月,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发布了“2023中国户外运动精品骑行线路”,其中昌平区“绿氧益行 艺览昌平”骑行路线入选十佳精品骑行线路。该线路中的怀长路是广受北京骑友喜爱的网红打卡路段,曾是2014年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的赛段。另一条望百路被誉为“最美环西赛道”,是骑行爱好者必骑路段。
最美环西赛道图片
据今年昌平两会消息,围绕骑行友好城市,昌平区将加大骑游资源的配套服务和品牌效应,在骑行道路规划、骑行线路设计、完善车辆停放点位等方面进行谋划和引导,推出多种骑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由山及水、从生态到文体,实现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同时不断推出骑游精品线路,让骑行体验常变常新,深化骑游产业化,拉动沿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赛事收获诸多骑手及爱好者拥趸
“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赛事给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体验国际自行车大赛的机会,提供的各项保障收获了选手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骑行是我身体上的一种锻炼,也是我心理上的一种放松。骑行能让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保持在一个好的状态里,同时骑行也能带我去到更多地方,看到人文风景中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熊花从初中骑行至今,骑龄已有20年,是资深的自行车发烧友。他参加了在2023年6月进行的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95.5公里的公路赛,他用“玩疯了”来形容。
他认为,能在封闭赛道上自由地玩,机会很难得。整个这一切,感觉都挺难忘的,不用担心有很多人,也不用担心有车,可以特别舒服地一路骑行。
体验过了封路比赛的舒适,2024年熊花想真正地、好好地骑一次。“我想以一个不同的状态去参加,今年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可能比赛前就要准备了,先在赛道上练两次,再到比赛中真正放开去骑。”
同样参加了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的Weimar Gomez用火锅来形容骑行的感觉,“骑行就像吃火锅。火锅是火辣辣的,骑行也永远充满热情,是火热的味道。自由自在又充满火辣辣的活力。这种感觉正是骑行的意义。”
他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法国长大,已在西餐厅行业工作30多年,是资深的行政主厨。至今已经参加大约有25场马拉松,踢了近10年的足球,30岁时,又想尝试骑行。Weimar Gomez说,他在中国骑行很多年了,去年还中途帮助摔车的康塔多去医院。他说,当时救护车来得非常快,医生处理得也很专业,这也说明了这方面的保障做得很到位。
每一位爱上骑行的人,都有一个想要骑行的理由。00后车手李沛林是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公路赛男子组冠军。
他说,一直都知道世界三大环赛,环西、环意和环法,它们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自行车赛事。知道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落地北京昌平时,就想着有机会就要参与其中。骑下来的感觉还可以,队友配合得比较默契,体力消耗也在可控范围内。整个赛道设计得非常好,一开始经过十三陵水库大坝,视觉很美。到后面又有黑山寨四级坡,这又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赛道。
在当下,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变得更快,骑行从诞生之际到如今,却是经历了从快到慢的演变,成为慢节奏生活方式的潮流运动。
95后古茜说,运动是她对于现实的缓冲垫,相比较生活中的很多东西,能从运动中一点点提升成绩,获得踏实回报。
她认为,“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更像是北京骑友的一个大Party,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北京很少有这种对道路进行临时交通管制的比赛,让他们不用顾及旁边是否有车、要不要越黄线,“超开心,骑完还特别激动,是我骑行以来最开心的一百多公里。”古茜说,她把骑行当作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自行车上看到的景色,和坐在车里完全不同。骑行就是“可盐可甜”,可以骑得很竞技,在比赛里享受肾上腺激素飙升的感觉,同时也可以骑得很慢,和朋友一起看风景,随着自己的心情掌控当下的速度。
国际体育赛事提升昌平国际影响力
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拥有着庞大的骑行人群、悠久的骑行习惯和深厚的骑行文化,为国际顶级骑行赛事的落地铺垫了成熟扎实的基础。
“我们对中国基础设施的规模感到惊讶,现在中国的自行车文化也发展得很好,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市场,我们很乐意把这个比赛带到中国。” 作为赛事在中国的承办方,德鲁伊(北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昌平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带到北京昌平,特别感谢昌平区为赛事设计了一条兼具历史景观和秀美风光的赛道。今年,在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支持下,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成为在华C类国际赛事。
北京市昌平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世界顶级赛事在昌平区落地举办,是昌平区硬实力的体现。昌平区体育在发展环境、群众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前列,每年举办近百场群众性体育活动。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落户昌平,对塑造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昌平品牌,打造国际体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两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推动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和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拉动体育赛事旅游经济,提升昌平国际影响力。”
举办“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赛事,也是昌平区打造国际运动打卡地的重要尝试,依托昌平区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借力国际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助力运动品牌打造,推动区域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赛事所倡导的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和健康运动的理念,将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美丽昌平建设和展示,为昌平打造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骑行爱好者到昌平打卡骑行。
据介绍,昌平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以“文旅+骑行”为抓手,共设计了“畅行回天”“文旅商圈”“中轴向北”“艺术巡游”“古迹探访”等12条文旅主题骑行线路,并整合近300家商户助力骑行线路,带动12条特色旅游线路周边旅游、民宿、餐饮、商超等经济业态,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昌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昌平区聚焦文体农商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全域的“一核四带”总体空间结构。其中,核心区是温榆河昌平段沿线,西起沙河水库,东至未来科学城滨水公园,沿温榆河两岸将规划建设骑行道百余公里,打造温榆河骑行主题公园。百里环廊骑旅度假带、长城文化体育旅游带、明文化体育旅游带、乡村骑游休闲带,自西向东分别延伸至浅山区,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骑行拓展区。
未来昌平区将加大骑游资源配套服务
体育改变城市、运动让生活更美好。国际赛事的辐射效应不仅使昌平向社会、向公众交出了一份关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满意答卷,并在赛事名城建设方面也形成了多领域生色添彩的聚合效应,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等多方面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的举办为昌平区建设骑行友好城市带来了品牌助力。昌平区也将加大骑游资源的配套服务和品牌效应。昌平也将实现路网先行,文化拉升的目标。在年内重点提升环西路道、流村百里环廊、42公里绿道;率先在全市推出骑行节和骑行日,举办系列骑行赛事、活动和沙龙,形成“天天有积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年年有节日” 的骑行节/日体系,以骑行节日激发消费活力。
未来,昌平还将优先建设温榆河滨水骑行驿站、流村环岛骑行驿站、居庸关长城骑行驿站、十三陵骑行驿站等,在全区打造“旗舰驿站、专业驿站、共享驿站”三类驿站;建设骑行城市数字平台;组建骑行俱乐部联盟,发布系列经典线路,营造全民参与、深度休验的骑游环境和氛围。
依托“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的契机,未来还将继续开辟自行车论坛、自行车产业博览会等产业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庞大潜力,同时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宏伟战略实现。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清尧表示,“小车轮可以推动大产业。接下来昌平区将结合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分布,以品牌线路为抓手,以品牌赛事为平台,加快推动行动方案落实,持续完善自行车运动产业体系,早日建成骑行友好城市。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朋友们走进昌平,了解昌平,在昌平骑行,共同推广骑行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骑行,爱上昌平。”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