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内创新药企——神济昌华顺利完成了国内首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症”)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临床给药尝试。
高效率、高质量的创新背后,离不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神济昌华成立之初,由同样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飞镖生物医药标杆孵化器孵化,是入驻飞镖的第一家企业,也是从这里毕业的第一家企业。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飞镖生物医药标杆孵化器是一个集研发中心、加速转化和早期孵化为一体的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创新平台。
“从创立之初,飞镖就倡导共享理念。”飞镖生物医药加速器创始人朱鹏程介绍说,从2010年他在波士顿建立第一家共享实验室起,飞镖事实上经历了3次迭代升级。其中,3.0版本开启了由共享空间到共享科技的转变,实现了以科技研发为核心。
“我们通过提供模块化研发组装服务,将重资产的生物医药研发变成了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创业公司和项目能够在创业初期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快速抵达下一个里程碑。”朱鹏程说。
据介绍,飞镖在支持创业企业,尤其是参与早期研发和概念验证的硬核孵化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某RNA平台公司在早期阶段,由于缺乏研究人员和场地,入驻飞镖后即时开展核心研究,并在飞镖研发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了早期的药物筛选工作获得里程碑成果,帮助该公司于成立一年即顺利完成A轮融资。某创新项目在企业自身团队尚未到位期间,飞镖的研发人员为其提供研发服务,并协助完成概念验证。“概念验证的关键成果使得该项目估值放大数倍,逐渐走出‘隐形’模式,顺利完成第一轮融资,飞镖也参与了该项目的投资。”朱鹏程说。
截至2023年7月底,飞镖累计帮助20余个生物医药创新团队加速发展,企业融资总额超20亿元。同年8月,飞镖二期正式投入运营,打造了基因组学测序中心和蛋白质组学的检测中心,进一步丰富多元创新体系。
神济昌华与飞镖的双向奔赴,只是北京标杆孵化器助力企业节节拔高快速奔跑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2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抢抓孵化范式变革新机遇,在全国率先出台《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并已探索布局建设23家标杆孵化器,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升级发展。
这23家标杆孵化器包括奇绩创坛、创新工场、巢生、新生巢、飞镖、埃米空间、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中科创星、中关村通力科幻元宇宙孵化器(以下简称通力孵化器)、怀柔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孵化器等10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和13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发展,23家标杆孵化器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举出一组数据:23家标杆孵化器在孵企业930家,其中,新增孵化企业348家,新培育国高新、专精特新企业109家;2022年营业收入36.64亿元,纳税总额8188.05万元;在孵的195家国高新企业,2022年实现营收36.61亿元,同比增长45.6%;累计采购专业仪器设备255台套,投入超过5000万元;举办创业辅导、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活动303场,服务企业6234家次;新增融资83家,累计完成融资18.3亿元。
此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市形成标杆孵化器示范引领、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骨干支撑、其他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齐全的梯度接续创业孵化体系。
“北京打造标杆孵化器本身在全国就是一种标杆性的行为,能够引领全国创业孵化行业发展。”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创始人颜振军表示,“孵化器也需要孵化。期待未来能有一大批‘小而美’聚焦行业领域的标杆孵化器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