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4月1日下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在文华殿举行。本次展览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开幕式上,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了《凡尔赛宫廷歌剧选段联唱》以及维瓦尔第《四季》组曲选段;法方演出完毕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上台,与法方打击乐手合奏《玫瑰印象》。最后,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北京印象》。双方乐团共同用音乐艺术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拉开了“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展览序幕,同时也标志着中法文化之春在北京正式启动。
中国龙与百合花
这次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龙与百合花的相遇”。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和精神标识,百合花是法国王室的标志,龙与百合花的相遇源于1688年。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正式开启了中法间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中法之间的交往呈现出两国宫廷始终高度关注积极推进、以科学和艺术交流为主旨、以服务清宫的耶稣会士为沟通桥梁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与历史著作的西传,促成了法国近代汉学的诞生。
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
第二单元“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分为“礼品和定制”“交汇与新创”两个章节。清代宫廷收藏中,来自法国的物品种类丰富,或来自两国交往的礼品,或来自传教士的贡献,或来自两国之间的贸易。同时,随着中法交往的不断深入,不乏清宫向法国定制物品的情形。清宫内有诸多受到法国技艺影响或带有法国文化印记的器物,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在紫禁城内密切互动,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创意。
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
粉地彩绘描金开光花卉人物图两节瓷瓶
银镀金浑仪
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
第三单元“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分为“收藏和改造”“模仿与灵感”两个章节。随着中西交往的深入,大量中国物品输送欧洲市场,诸多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成为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同时,法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物品进行装饰和改造,以适应自身的审美需求。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法国的艺术风尚,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是法国“中国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为了法国艺术家和知识精英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后者在诸多领域大量汲取中国元素。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是中法宫廷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是法国王室及其宫廷对中国文化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收藏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波及欧洲的“中国风艺术”创作风潮。法国宫廷保存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物品以及法国本土创作的中国风艺术作品,成为了解此一时期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
青釉香水瓶
中国风瓷器
同时,在远隔万里之外的中国宫廷,自路易十四派出“国王数学家”来华以后,大量法国耶稣会士东来,很多法国人长期在此服务,他们对清代宫廷在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地图编绘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
本次展览在故宫文华殿展厅举办,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参观,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实名预约。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