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无处不在,日常的喝水、吃饭、呼吸,人体都会摄入微塑料。以往人们乐观地认为塑料只是“穿肠过”,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最近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中存在微塑料,这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升高3.5倍有关。
这种斑块让死亡风险升3.5倍
日前,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在257例患有颈动脉狭窄,计划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中,58.4%的患者在切除的颈动脉斑块内检测到聚乙烯,其中12.1%的患者斑块内同时也检测到聚氯乙烯,颗粒直径主要在200纳米以下。
更重要的是,在为期33.7个月的随访期内,斑块内检测到微塑料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没有塑料的患者的3.5倍。
虽然,这项观察性研究不能证实塑料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但是也提醒我们,塑料对心脑血管有潜在危害。
喝水竟成塑料入侵“绿色通道”
塑料污染,也被称为白色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颗粒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微塑料,以及颗粒直径在1000纳米以下的纳米塑料。可怕的是,这些污染物无处不在,从万米之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到地球之巅的喜马拉雅山脉,都有它们的踪迹。
这样看来,从人体内检测到微塑料似乎“顺理成章”。不过,以往人们乐观地认为塑料只是“穿肠过”,现在看来,我们不能再对塑料污染置身事外、置之不顾了。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3亿吨,在食物和饮用水中均可检测到微塑料。我们日常喝水、吃饭,甚至呼吸,都会摄入微塑料。拿呼吸来举例,我们每小时就能吸入大约16.2个微塑料颗粒,估算起来,人体每周将吸入5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摄入微塑料最多的渠道,竟然是喝水。平均每人每周将喝进1769个微塑料微粒。
一个动作可降低“喝水风险”
可是,我们总不能不喝水吧。最近,我国学者发现,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可以去除水中近90%的微塑料!这个方法就是把水烧开并且过滤。
他们发现,当水温升高,水中的碳酸钙会包裹塑料颗粒并沉淀为水垢,只需要简单的过滤,比如咖啡过滤器,就能将水垢滤出。因此,这种方法对碳酸钙含量较高的硬水效果更好。对于软水,烧开并过滤可以去除约25%的微塑料。
除了烧水喝,我们真的应该减少使用塑料。您知道吗?一个人一生中大概要丢弃一万个塑料瓶。这些塑料废弃物可能会进入海洋,进入空气,最后,进入我们的身体里。
“减塑”,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比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自带餐具,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我们“减塑”的微小力量,也许不足以“拯救地球”,但我们必须努力拯救自己。
文/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