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2023年的热情,券商在2024年继续大举发债“补血”。
2024年至今,券商已发行债券规模超过2000亿元。此外,还有1560亿元债券发行已获批。募资投向上,“借新还旧”是主流,其次是补充营运资金。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券商大规模发债“补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其合理性,但也需要注意发债成本、债务规模、债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合理的策略规划和风险控制,券商可以更好地应对资本金不足的挑战。
9家券商获批发行1560亿元债券
3月12日,中信建投公告称,收到批复,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前一日,南京证券也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还有7家上市券商获批债券发行注册申请。加上中信建投、南京证券,9家券商合计拟发行1560亿元债券。上年同期则仅有5家上市券商公告获批发债,规模合计1170亿元,不敌今年。
从已发行债券情况看,今年这两个多月,券商发债热情较上年同期略有降温。截至3月13日,共有49家券商合计发行了114只境内债,规模合计2068.57亿元;5只境外债,规模合计9.33亿美元。
而上年同期,也是49家券商,共发行了140只债券,规模合计2617.50亿元;3只境外债券,规模合计2.77亿美元。
今年发债规模居前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均在百亿元以上。发行了境外美元债的仅有3家,分别是海通证券(4.87亿美元)、国泰君安(1.46亿美元)、天风证券(3亿美元)。
多家券商募集资金为“借新还旧”
近年来,在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加之行业多数持续向资本中介业务发力,券商更注重自身资本金提升及实力巩固。然而股权融资放缓,券商2023年转而密集通过发债“补血”。Wind显示,2023年共有73家券商发行787只境内债券,规模超1.5万亿元,同比增长33.70%。
2024年年初至今,共有7家上市券商披露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募集资金用途主要是“借新还旧”,基本每一家券商都提到该点,其次是补充营运资金。
如广发证券,2024年年初至今,共发布过6次债券发行募集说明书,涉及的融资工具也比较多元。其中,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合计不超过90亿元、次级债不超过30亿元、永续次级债30亿元、短债40亿元,合计发行了190亿元。这些债券发行所募资金均将用来偿还公司到期债务。
东北证券亦是如此,此前曾获批发行不超过80亿元次级债,在1月上旬发行了第四期,规模不超过15亿元。东北证券称,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调整债务结构。
从整个行业来看,证券公司存量债券规模超2.6万亿元,且多家券商在2024年面临不小的偿债高峰。
Wind显示,截至3月13日,74家券商境内存债规模合计2.66万亿元。仅以今年发债较多的前三家券商为例,中信证券在2024年到期的存量债券共有16只,债务余额合计527亿元;广发证券年内到期存量债券15只,债务余额合计519亿元;中信建投年内到期存量债券13只,债务余额合计390亿元。
“当前,券商选择‘借新还旧’的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田利辉认为,通过“借新还旧”,券商可以延长债务期限,避免短期偿债压力,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或运营活动。而且,当前票面利率较低,券商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债务结构。
券商发债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确实,从融资利率看,券商发债融资成本较上年明显降低。
Wind显示,今年87只证券公司债发行票面利率区间在2.12%—5.6%,均值是2.7487%,中位数是2.75%。而2023年已发行的证券公司债票面利率均值是3.1%,中位数是3.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年内发行的87只公司债中,包含了18只次级债,债券期限都是3年或5年。这些债券票面利率平均值是3.1189%,中位数是2.995%。
根据相关规定,长期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年、2年、1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
不过,田利辉也提示,券商在发债“补血”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发债成本的变化,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落实债务结构期限的匹配。发债虽然可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券商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盈利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资本状况。(马静)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