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政府工作做了回顾。过去一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交出了精彩答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每一组的数据背后,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汇聚起来便是触手可及的幸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政府工作报告中“严控”“切实”“实效”等关键词的凸显,体现了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这是对 “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今年一些具体民生目标和举措时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字里行间充溢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诚意。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这些平实无华的表述,彰显了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就如何践行民生承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需要求真务实做好大量工作,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开源”上下苦功,充分激发亿万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重点阐述和部署,包括“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等等。
接下来,随着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的出台和落地生根,必将更精准有力地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不断催生“放水养鱼”效应,形成“水多鱼多”的良好生态,助力科创企业、高端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等健康发展,为就业增长提供广阔空间,以发展筑牢幸福之基,形成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环。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各级党委政府坚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胸怀大局,又积微成著;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善始善终、久久为功,一定能以厚重而温暖的答卷,不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有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文/威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