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北京常住人口固定在2100多万,人口过度增长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10:49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大城市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过度增长。2004年,北京城市规划时就提出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万,实际到了2009年就突破了,这几年基本固定在2100多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交通拥堵。最早北京上班通勤要90多分钟,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2014年北京PM2.5达到了84.9微克/立方米,2023年降为32微克/立方米。四是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五是社会管理难度较大。

郭兰峰指出,要解决这个“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看北京,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北京的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又带动天津和河北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方面坚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结合,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疏解政策体系,分批分期推动相关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控增量,严格审批在北京落户的一般性制造业等项目,一批原来准备在北京落户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京外。同时绝对不搞“一刀切”,对于符合“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比如社区的一些“菜篮子”工程等便民的服务设施积极予以保障。

另一方面,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2014年,从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推动中央单位所属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等央企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也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这也有利于全国的经济布局。

郭兰峰强调,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针对疏解单位、人员关心的焦点问题,陆续制定实施了一批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创业条件、居住条件和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同时,也积极鼓励疏解单位以此为契机,从架构和业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现效能提升和结构优化。

“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将进一步缓解,北京首都功能将更加充分彰显,疏解单位和人员也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郭兰峰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张丽
校对/武军

相关阅读
去年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重回增长,合肥郑州杭州等人口增量居前
澎湃新闻 2024-04-2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
北京日报 2024-02-28
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8
北京成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国家发改委:京津冀要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障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京津冀这十年:北京近3万名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 雄安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7
北京十年“瘦身”带动京津冀全面“健身”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2-27
2022年末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高点减少202.9万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