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有四个故宫,包括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和开业不久的香港故宫。这“故宫”,过去是真龙天子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所以,这宫里一定会有很多的“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不同故宫的龙有啥区别。
拿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的龙做个对比,大家看出差别了吗?一个杀气腾腾想要征服世界,一个温顺柔和只想着躺平摆烂。经过对比我们发现,每个朝代帝王的气象不同,龙的形象往往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具体来说,朝代刚刚创立的时候,龙一般总是威武霸气,到了朝代的中期,龙就变得温和安详,而到了末期,龙往往瘦弱呆滞。
这种状态,大家有没有觉得跟一个人的少年、中年、晚年体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很像?所以,与其说是龙不同,不如说是帝王的人生状态和时代气象不同。
龙形的这种差异,在明清两代尤其明显,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明初
明代初期,龙头很大,形状是扁圆形,身体和四肢粗壮、强健,五个爪子像个风车。
明代中期,龙气势英俊秀美,最大的特点是眼睛凸出,就像是戴了一副眼镜,因此也被后人叫做“眼镜龙”。
明代晚期的时候,龙开始变得不修边幅,大部分的龙头更像是鸟头或狗头,而且毛发蓬乱,身体瘦弱,完全没有了前朝的精神与动感。
清初
清晚
清代早期,龙的上颚变短,头型变成了平头,龙角短、直,脚趾特别像鸡爪。到了清代晚期,龙的体态更加温和、表情呆滞,毫无气势可言,身体瘦到跟条蛇没有区别,龙纹也越来越线条化、简单化,用“潦草”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总结一下,我们怎么能一眼看出明清两代龙的差别呢?有三个方法:第一,看头,明朝的龙脑袋更大,清朝是小头,这就是大头爸爸小头儿子;
第二,明朝龙的眼睛凸出,人称“眼镜龙”,清代龙的眼睛有点儿斗鸡;
第三,明代龙的头发像被风吹起的大背头,清代的龙有时候是个平头,有时候则是个蓬蓬头。
所以我说,大家都是龙,不同的年代,命运真是完全不同。
文/杨学涛(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