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在回顾2023年心内科重要临床研究时,特别谈到了一种打一针可以维持半年的高血压治疗药物zilebesiran。该药物为新型小干扰RNA(siRNA),有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
关于zilebesiran的一期临床研究结果于2023年7月2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不仅显示了这种新的疗法是安全的,而且提示仅注射一次即可维持长达半年的长期降压效果。由于该药物的长效特点,也被称为“高血压疫苗”。
全球约13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且其患病率在近20年间翻番。中疾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为2.45亿。高血压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但现有疗法仍对很大一部分人无效。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其中,血管紧张素原(AGT)是血管紧张素的唯一前体。霍勇介绍称,小干扰RNA药物zilebesiran可通过特异性降低肝脏AGT mRNA水平,从而减少肝脏AGT的合成,从“上游”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实现长期稳定降压。同时,由于其肝细胞特异性,zilebesiran不影响肾脏及其他组织的血管紧张素原合成。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张毅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降压领域,我们正在面临变革。”他认为,随着小干扰RNA降压药物的研究取得进展,高血压治疗正迎来“火器时代”。
去年,长效降脂小干扰核酸(siRNA)降胆固醇药物inclisiran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该药物每半年打一针,便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避免了患者每天服药,因此也被称为降脂“疫苗”。
inclisiran的成功也提振了小干扰RNA在高血压领域的治疗前景。张毅表示,zilebesiran目前在全球已进入到二期临床研究阶段,虽然有前景,但距离上市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
他提出,由于小干扰RNA通过mRNA基因干预需要时间,可能在第一周或第二周没有完全实现降压或者降脂的效果,但降压的迫切性要远高于降脂。“血脂高了可能不会马上看到不良结果,但降压不一样,因此可能需要通过其他的药物辅助,帮助患者过渡一两周。”
他还提到另一个确定的因素,即血管紧张素原除了肝脏途径之外,还有其他途径,用药时间长了,会不会有其他的机制,会不会效果不稳定,这也是一个疑问。
近年来,长效药物的治疗前景受到医学界极大的关注,这是由于减少用药频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为现有疗法无法治疗的患者群体提供新的替代方案。
除了小干扰RNA高血压治疗药物之外,另一种新型降压新药——选择性醛固酮合酶抑制剂baxdrostat的临床也在进行中。霍勇表示,抑制醛固酮合成是降低血压和减轻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baxdrostat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竞争性醛固酮合酶小分子抑制剂,1期试验已提示口服baxdrostat选择性抑制醛固酮合酶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醛固酮下降,而对皮质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目前2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对于服用药物无效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还有介入治疗的方式。去年,美敦力公司以及Recor Medical公司的两款肾动脉消融(RDN)产品获美国FDA批准,该疗法将用于药物治疗不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欧洲高血压协会在第32届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版RDN指南中,支持将RDN作为除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之外的安全有效的补充治疗方案,用于降低患者血压。(钱童心)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