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时间线
1.5观看开幕大典、《宝岛一村》
1.6参观赖家老宅,文化对谈,观看《姊妹》
1.7文化对谈,观看《金刚心》
1.8返程
“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赣南老县城会昌,是华人剧作家赖声川父亲的故乡。被这份父子缘分所牵引,一连几年默默带戏回乡演出的赖声川,以赖家老屋为起点重新规划,建立了会昌戏剧小镇。而“青睐·戏剧之旅”2024年第一站,就是探访这个横空出世的“戏剧桃花源”。为了欢迎《北京青年报》读者,赖声川老师还专程录制视频,对读者说:“我在会昌等你来看戏。”
1月5日,《北京青年报》“青睐”会员从江西赣州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会昌。这里仿若被戏剧营造了“结界”,戏剧小镇之外是风景秀美的山水,小镇之内,则充满着艺术氛围,戏剧元素满满:个性鲜明的剧场,风格多样的巡游演出团队,忙碌而礼貌的志愿者,欢乐且热闹。
“青睐”之行的三天时间,以观看《宝岛一村》专属版开始,以《金刚心》结束,堪称圆满。离开时众人恋恋不舍,一名会员说,自己虽然人回北京了,但脑子还在会昌,“这次真的是我近十年来,不多的心灵自由的快乐之旅。”
点亮会昌
将“灯泡”的概念置入戏剧小镇
赖家老屋,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它见证了赖氏家族的繁衍生息,也承载着无数的家族记忆。
对于剧迷来说,赖声川是著名的戏剧人,少为人知的是,赖家在会昌是一方“乡绅”,从清末到民国,是一直恪守客家人祖训“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
1月6日,抵达会昌戏剧节的第二天,“青睐”会员参观了赖家老屋,赖家历史之深厚,令“青睐”会员啧啧称叹。
赖声川祖辈声名显赫,为赖氏旺族,出过进士,乐善好施,在家乡兴办学堂。据赖家老屋讲解员介绍,会昌小学的前身就是赖家祖先兴建的,赖家祖辈还曾于战争期间捐米12万斤。甚至,文天祥还曾为《赖氏族谱》作序,《赖氏族谱》就是赖声川家族的族谱。文天祥指出明昭穆、辨尊卑、行孝悌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移风俗,淳人心。
赖家老屋建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前后),由赖维干、赖玉珊父子于咸丰、同治年间陆续建成,迄今已逾180余年。赖声川的父亲赖家球出生于会昌,以会昌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赣县中学念初中,后来在全国高等文官系统的考试中排名第一,进入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工作。1947年离开家乡,后赴美从事外交工作,遗憾的是,他从此再无机会回到家乡。赖家球1969年因病去世,年仅46岁,当时,赖声川才14岁。赖声川回忆说“他其实就是《暗恋桃花源》里那个泡着一杯茶,坐在窗边,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的江滨柳。我对父亲的印象,可能最深的画面就是这个,看着他在窗边,不敢过去吵他,知道他在想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些遥远的人与事,那回不去的一切。”
上世纪80年代,赖声川收到叔叔赖家璠来自家乡的信,他和哥哥赖声羽开始了寻亲之路。在给家乡的信中,赖声川写道:“我们打开了一扇朦胧的窗,从此不再是一棵没有根的树。”1997年,赖声川第一次回到会昌,从2015年起,他开始有计划地把自己的舞台作品每一年带一部回到会昌。“虽然剧场条件不特别理想,但是,我想让乡亲们看看这些作品,尤其是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接触到戏剧跟文化艺术。”
从带戏回乡,到后来带会昌孩子到“上剧场”学习,一颗戏剧的种子在会昌种下,由此也成为会昌戏剧小镇的缘起。赖声川将“灯泡”的概念置入戏剧小镇,期待戏剧能够成为点亮会昌、点亮人们心中的创意火花和智慧明光的那盏灯泡。
赖声川的夫人丁乃竺也多次强调:“我们回来就是替赖老师父亲,走他没有回来的这条路。”赖声川说:“我不知道父亲还在的话,会不会同意我的做法?记得他是一个想法很独到,意见很鲜明的人。他会跟我怎么谈论家乡的复兴?可惜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知道,我也只能以我小小的力量,用我所能做的事情,会做的事情来试试看。会昌戏剧小镇就是一个梦想。今天,这个梦想成真。未来会怎么样?那就看我们怎么做吧!”
赖家老屋中有祖辈的手迹,也有赖声川的作品,这里与会昌戏剧小镇,一个是历史的见证,一个是现代的杰作。它们共同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赖声川就像是这个桥梁,将历史与现在、未来勾连,百年多的赖家老屋也因此有了生机,身处其中,让人感受到韧劲和力量。
《宝岛一村》
001遇上第100场
“带戏回家”是赖声川一直以来的期盼,他希望通过戏剧和创意的力量,为家乡带来一些改变。这一次,将《宝岛一村》专属版带回会昌,就是实现愿望的其中一步。
《宝岛一村》讲述了一个乡愁故事,一段难忘的历史。1949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动荡迁徙到台湾,入住临时性的眷舍,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旅居生活,没想到归家之日遥遥无期。从离家、想家、想回家,到最终接受“这里就是家”,他们在时代之沙下散发着细小但不灭的光。三个家庭的故事浓缩了一代人的历史和记忆,也是一代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悲欣交集的人生。《宝岛一村》与《如梦之梦》《暗恋桃花源》并列为赖声川最经典的三部话剧作品,被称为“是我们这个年代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
2023年是《宝岛一村》演出十五周年,赖声川选择《宝岛一村》作为1月5日会昌戏剧小镇开幕演出剧目,这是会昌戏剧小镇的首场演出,也是《宝岛一村》专属版的第100场演出。赖声川在演出后感慨地说,这真是奇妙的缘分。
“青睐”会员5日早上赶飞机,又坐车来到会昌,可谓一路奔波。进入剧场,热气扑面而来,在这样“舒服”的环境中,原本以为精神会懈怠下来,保不齐会在观剧过程中有犯困打盹的时候,但没想到的是,三个多小时的话剧看下来,大家不但没打瞌睡,反而精神饱满,看得意犹未尽,跟着剧中故事亦悲亦喜,哭完就笑,笑完又哭。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赖声川也上台致谢。看到观众的极大热情,有“青睐”会员感慨自己也能感同身受,与赖声川共情,“看到自己的剧,在家乡这么受欢迎,真是莫大的幸福。”
赖老师说:“当年从大陆各地到台湾的异乡人,其中一位从会昌来的就是我爸爸。所以,我觉得来会昌演《宝岛一村》特别感动,我甚至在想,未来如果在会昌戏剧小镇多演的话,其中一个角色要说会昌话,要让观众感觉他是从会昌出去的,或许会更有亲切感。”
剧终散场时,戏中的包子也来到现实中,剧组准备了热腾腾的包子送到每个观众的手里,外面下着小雨,大家吃着包子,热议着剧情。天公作美,包子吃完,雨也停了,邀朋唤友,走出剧场,眷村的故事,眷村那些生动可爱的人物,却被牢记在心中。
《姊妹》
见识港话的高水准
“北人艺,南港话”,这是大家对香港话剧团的评价,香港话剧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剧团,1977年创团至今,是香港当今话剧界的“旗舰”。
香港话剧团上一次来内地演出还是2019年。2024年,“港话”携《姊妹》来到会昌戏剧小镇,演员陈煦莉、黄慧慈挑战演技极限,展开一场名为“爱”与“战争”的角力。《姊妹》讲述了因母亲离世,分隔异地的姊妹再次聚首,二人心底始终渴求对方的爱,但成长往事给两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破镜难以重圆,最终引发一场惊涛骇浪、残酷无情的骂战,无可逃脱,只能直面。
陈煦莉、黄慧慈两位女演员的体力和能量令观众赞叹,这出戏全靠两人的言语和情绪支撑,两人超强密集的台词几乎没有换气口,从头到尾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两位演员在演后谈时也透露,她们在每次排练的时候几乎没有体力和情绪上的保留,以至于体能有时候真的不够,“再这么练下去,演出的时候就没劲儿了。导演就会给我们说说台词,说说表演的内部动作,稍作休息。”
陈煦莉说导演形容她俩好像马戏团里面的两个空中飞人,在台上只有她们两人,“一个人飞出去,另一个人必须接住,这需要两人之间非常大的信任。又要自己放得开,可能就是这个信念,很早之前已经藏在我们心里,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效果。”
陈煦莉表示,演《姊妹》真的是拼了命去演,演完整个人就空了,“演员可以经历很多别人不能经历的生命,这是演员的幸福。导演是男士,我们是女士,他们可能因此比我们更懂女人,比我们还要更了解自己,分得出我们的脆弱和坚强,我们很需要对方从另一个角度说说我们不知道的自己。”
虽然演《姊妹》辛苦之极,但是,两人表示非常过瘾,除了在表演上的考验外,剧本涉及的话题丰富,也让两人觉得有很多可发掘的东西,“我们每次都是回到归零的状态,这是一个很复杂、很有挑战也很值得的一件事,这部戏有我们一直在学的人生课题,不是只当演员的课题,还有关于人生的很好的课题,所以,我们每次都是全力以赴。”
《金刚心》
最安静的心、最有力量的表演
会昌戏剧小镇内有两棵古榕树——450年的智榕和380年的慧榕,赖声川认为这两棵古榕树见证着此地的丰沛人文,庇佑着这个小镇。开幕大典上优人神鼓的精彩表演,就带着赖声川对家乡的寄望,也带着所有戏剧人的梦想,循着鼓音、钵音、锣音,伴着舞者身体的舞动所产生的气息,共同见证戏剧种子的播撒。
优人神鼓创立于1988年,是由刘若瑀、黄志群和一群专精表演艺术的优人所组成的艺术团体。“优”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意思是“表演者”。“优人”即表演的人。“神”是人在高度专注下,所进入的一种宁静、无我的状态。“优人神鼓”即“在自己的宁静中击鼓”。
据丁乃竺透露,邀请优人神鼓来会昌戏剧小镇,他们只是告诉优人神鼓创办人刘若瑀会昌有两棵很老的榕树,刘若瑀想都没想就说“好”。刘若瑀说自己感动于赖声川这些年来寻根的故事,“他从父亲留下的一点点的信息,到找到父亲的学校,一步一步向会昌靠近。那时候我心里面产生一个感觉说‘天哪,还真让你给找着了’,我们都知道赖老师做戏剧做得非常成功,为家乡建立戏剧小镇,将情感化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用了他的本事——戏剧,这个文化的力量,建成这样的会昌戏剧小镇。所以,我们当然要去。”
刘若瑀介绍说,开幕大典选择在两棵榕树下演出,也是有原因的:“赖老师说,虽然会昌是老家,但是戏剧小镇的团队对于这里而言,是从外面来的。他希望让我们告诉这两棵古榕树,请允许我们进去,我们会好好照顾这里,我们会让这里的人,这里的事,与这里共同生长,共生共好。我听完就觉得‘好!’我们一定很虔诚地沟通。”
除了开幕大典外,优人神鼓这次还特地带来了《金刚心》,将演出地点设置在了赖家老屋广场,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希望与观众一起更好地感受天地自然间的气息。相比于剧场,这种户外演出给观众带来更强的“天人合一”的冲击。“青睐”会员在看完后,“震撼”“精彩”“圆满”“后劲儿大”这些词频频说出,正如挪威贝尔根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所评价的:“最安静的心、最有力量的表演,带给你百分百的每一分钟。”
“一棒如金刚王宝剑,一棒如拨草寻蛇,一棒如踞地狮子吼,一棒不作一棒用。”临济禅师的四句偈语是《金刚心》的灵感来源。一位勇士的成长之路在棒起棒落之间徐徐展开:面对生命的未知而产生恐惧,寻找智慧,向上提升,进而除去烦恼,找到定静的力量。
《金刚心》将棍、鼓与武术结合为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呈现武术、长棍、击鼓、旋转、走位、跳蹦,透过长棍击鼓,让人跟鼓、跟节奏产生密切关系,达到手眼身法步合一的表演形式,整部演出刚中有柔,柔中带刚。优人借由小乐器的独特音色,再加上鼓乐的旋律性及特质,在沉稳中蕴藏振奋、内敛中散发力量,唤醒每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智慧以及面对生命的勇气。
《金刚心》是一个开始,一个想要去“了解”自己的开始。鼓声的节奏变换,张弛有序。吟唱声拨开寂静悠然响起,与自然、生命对话。观众随着表演的进行,像《金刚心》中的勇士一样,或向外探索,或向内自省和思考,在优人的鼓声中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自我疗愈。
在这次“青睐”会员观看的剧目中,《金刚心》是能量深厚,给大家冲击最大的一部,带着这种圆满,大家第二天踏上返程,而在路上,还在念念不忘地回味。
希望这颗种子在这里生长
可以从一棵树变成一个生命
除了观剧,“青睐”会员还聆听了两场文化对谈,都由丁乃竺主持,她分别与优人神鼓创始人刘若瑀和优人神鼓艺术总监黄志群、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展开对话。
赖声川夫人丁乃竺曾参与制作了近六十部舞台剧,包括《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宝岛一村》等。
优人神鼓艺术总监黄志群说自己是第一次来会昌,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全车30多人,大家一下车的第一反应是:哇!一个赞叹。就像日本俳句中,一位行者推开竹篱笆,发现有一朵小花在朝阳下盛开,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一朵小花在朝阳下盛开,啊!》,这个‘啊’,就有那个‘哇’的感觉,有说不尽的一种惊叹。我们刚到会昌戏剧小镇的时候就觉得,哇!这个地方怎么把新与旧融合得这么好,把戏剧带到这个小镇,就像灯泡把这里照亮,光芒万丈。”
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也是第一次来会昌,“这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从赣南换车,看着沿路的景色变换,很期待又觉神秘,一路充满想象。到达的时候只觉得很惊讶,这是戏剧和现代结合的一个区域。”
潘惠森认为戏剧创造者不能单单只是为了演戏,像赖声川这样做戏剧小镇是很有意义的,“让所有人能有机会通过戏剧来获得启发,通过戏剧来分享怎样看世界,体会人文精神,通过戏剧打开对于生命的看法,而不是完全走职业的路去培养戏剧人。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会非常可期,我希望这颗种子在这里生长,可以从一棵树变成一个生命。”
赖声川对于会昌戏剧小镇的期待,远非只是每年举办一次戏剧节,小镇还设立“艺术家驻镇计划”“原创小剧场剧目驻地计划”等,开办了和声戏剧技术学院,赖声川戏剧创意学堂“上剧堂”也落地小镇,全年龄段的素人都能从零开始体验戏剧之魅力。
丁乃竺坦陈,会昌是个很独特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不便,例如交通。“我们花了很多很大力气,希望这一点点的力量,可以进入这里。这个进入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的。你不可能今天种下种子,它明天就发芽、开花,那不现实。”
丁乃竺欢迎热爱戏剧的人来当“会漂”,她现场邀请潘惠森说:“香港到会昌的距离其实很近,潘老师要不要来当‘会漂’?这里有时间、空间、剧场、制作等条件可以让你创作。”潘惠森欣然应允:“好!我们真的有设想在这里长租一个场地。”
而作为第一批来探访会昌戏剧小镇的“青睐”会员,由衷希望戏剧小镇能“做大做强”,希望赖声川老师能够梦想成真。因为这里的戏剧种子一旦开花、结果,就会惠及无数人,惠泽千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