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西山:市民打卡9公里中法文化小道,探寻小道故事
北京日报 2023-12-13 08:07

1941年前后,北京大西山的某条古道上,一位大胡子法国老人骑行而来,冒着生命危险,开辟出一条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

2023年初冬,一群又一群人从这位老人的故居——贝家花园旁走过,顺着刚刚发布的中法文化小道探寻大西山的故事。

海淀,以小道串起文化,用文化激发活力,唤醒大西山。

西山中法文化小道地图

中法友谊亭

鹫峰秀峰寺

圣-琼·佩斯故居 “中法文化论坛”海淀系列活动组委会供图

市民打卡小道故事

初冬的大西山,少了苍翠与花红绿柳的妩媚,多了份巍峨的舒朗与坚毅。

顺着西山风景长廊一路向北,寂静的山林间,能遇上装备精良的骑行者、“跑马”爱好者、拄着登山杖缓行的游人,他们享受着大西山的冬日。

西侧,一把两层楼高的“吉他”横卧,这是北京西山森林音乐谷最具特色的建筑——吉他空间。11月18日,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联合西山地区18家中法文化机构共同主办的“中法文化论坛”海淀系列活动就在这里开启,西山中法文化小道崭新亮相。

这条9公里长的小道,串起了西山森林音乐谷、圣-琼·佩斯故居、中法友谊亭、鹫峰秀峰寺、敬德书院和贝家花园6个中法文化交流代表性点位。

小道故事多!从北京西山到法国里昂,这里藏着百年前的中法民间交流史。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发起人之一李石曾,在这里创办了中法大学西山学院,还在法国里昂建立了海外部。顺着西山中法文化小道来到敬德书院,这里是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的旧址。书院内,抬眼是西山延绵的山脉,行走间可看到上百年的油松、银杏、白皮松和暴马丁香。1924年,在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三位将军的捐助下建起的图书馆——笠僧堂已经在西山脚下矗立了99年。

“如今这里是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研修基地和师德教育基地,跨越百年,见证着海淀教育的昨日今朝。”敬德书院教师乔昱告诉记者,每年这里培训教师上万人次,书院还特意开辟了“VR导览”全景展示模式,让科技与文化相融,让更多人“走进”书院。

冒着生命危险开辟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的贝熙业,也是中法大学的校董、教授、校医,他还在贝家花园里为负伤的八路军、游击队战士包扎治疗,也有许多共产党人、爱国青年和国际友人从贝家花园前往延安抗日根据地……

贝家花园山脚下,一块巨石上篆刻着“中法人文交流基地”几个大字,三五成群的游人顺着巨石边上的木栈道盘山而上。

“前来打卡的游人增加了不少,许多人都想看看贝大夫曾经生活的地方,走一走中法文化小道。”贝家花园办公室主管于娜说。

文星璀璨成“爆款”

西山森林音乐谷市场总监陈丽军带着记者参观了西山中法文化跨文化交流展,其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以及他的代表作《阿纳巴斯》是中外艺术家演绎创作的焦点。

1916年至1921年,圣-琼·佩斯在法国驻北京使馆工作,在此期间他深入了解东方文化,并隐居在大西山的桃峪观,写下长诗《阿纳巴斯》。

“没有巴旦杏的土地”“蜜饯的玫瑰酱”“祝圣的幡旌”……大西山的种种出现在百年前的法文长诗中,如今的人们,依旧会去苏家坨镇采摘玉巴达杏,去妙峰山景区看玫瑰,循着妙峰山香道拾级而上,也会去探访中法建交50周年时复建的桃峪观和圣-琼·佩斯亭。

风光旖旎的大西山,人杰地灵,中外文人墨客在此汇聚,文星璀璨。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在西山写出了《红楼梦》。贝熙业和李石曾共同的密友,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法国汉学家铎尔孟,在他人生的最后10年,致力于校审法文版《红楼梦》,这段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双梦奇缘”,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今年9月底10月初举行的第十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发布了“曹雪芹十八处在京遗迹”。在位于西山黄叶村的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举办线下活动红迷嘉年华,以红楼文创市集、《巡游大观园》桌游、《红楼梦》互动装置体验展等新形式,让“追星”的人们感受着“红楼梦”与时尚的碰撞。

文化让大西山越来越近

大西山文化季上,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家在《阿纳巴斯》的诵读中即兴演奏,人们在这里感受戏剧回归山林;金秋,发布骑行大西山地图,串起大觉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阳台山自然风景旅游区、七王坟村、车耳营民俗村、贝家花园等人文景观。

以文化为引擎,让大西山离人们越来越近。

“近年来海淀区在不断挖掘整理大西山的文脉,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丰富西山文化带的内涵。”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党史科科长徐佳伟介绍,近期他们已经完成了《海淀青年运动史研究》的编撰工作,将把青年人与大西山的故事呈现给现在的年轻人,为青年人走进大西山打基础、搭平台。

“在中法人文交流历史上,海淀大西山地区具有独特且不可忽视的资源价值。今年我们推出‘西山中法文化小道’的徒步线路,就是希望为公众提供具有西山文化内容的文旅产品,丰富市民出行选择,活跃海淀大西山地区文旅消费。”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曹劲松说,海淀区将不断发掘大西山文旅资源,丰富大西山文旅供给,让市民感受时尚鲜活的大西山。

记者手记

丰富在地体验 创新文旅供给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

随着90后乃至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旅游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喜欢对文化的深度探究以及衍生出来的商品、产品和特有的文化消费场景,认为这是只有“在地”才能实现的“体验”。

行走大西山,处处见文化,深度挖掘梳理历史文化中容易引发共鸣的内容,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适宜青年群体的“艺术文旅”,海淀正在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年轻人可见、可触及、可体验、可记忆的独特的文化体验、消费体验。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贝熙业铜像捐赠仪式在贝家花园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见证中法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伊莎贝尔·科纳罗作品亮相今日美术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01
构建中法文化交流 波尔多葡萄酒节在赛特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观展|今日美术馆呈现艺术家伊莎贝尔·科纳罗个展 迎中法文化之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从紫禁城到凡尔赛,200件中法文物印证中国龙与百合花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聚焦 |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在巴黎举行
新华社 2024-02-01
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联袂大展将亮相中法文化旅游年
中国新闻网 2024-01-04
9公里“西山中法文化小道”,串起中法文化交流史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