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顺畅了,下大雨不担心了,看着心里就踏实。”“水也清了、鱼也有了、岸也绿了,原先的黑水臭水不见了。”困扰当地居民群众的“臭水沟”,变身水清岸绿的亲水乐园。12月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丰台区了解到,小龙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于今年2月启动,目前整治效果显现,赢得了周边居民群众的点赞,增强了周边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龙泉河发源于丰台区北宫镇大灰厂村北部山区,全长2.44公里,汇水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贯穿全村南北,其间农村生活污水、雨水等经村内沟渠流入牤牛河,最后汇入小清河。
正因如此小龙泉河汇水面积大,而且汇水地块功能复杂,包括停车场、市政道路、居民区等,汇水地块的地表水流携带不同种类的污染物直接排河。河道两岸呈现表土裸露或者垂直河堤的状态,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直接将泥沙或其他污染物带入水体而形成面源污染。“大灰厂村域污水管网部分穿行河道,并已出现破损,溢流污染河道水体。经年的河道污染累积,导致小龙泉河基本失去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家就住在小龙泉河边上,河沟里的水又黑又臭,没到岸边就能闻到,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成群,小龙泉河成了困扰我们的‘臭水沟’。”大灰厂村村民说。
除此之外,小龙泉河好多处河堤破损严重,影响两岸相关用地安全。部分河道空间被构筑物侵占,影响过洪断面,导致局部河道段在汛期溢槽,淹没周边场地。“小龙泉河确实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尽快治理,让小龙泉河成为村里的景观河。”大灰厂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龙泉河的整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解决小龙泉河流域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全体村民的期盼。为此,小龙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将主要河道分为生态涵养段、乡村风貌段、明渠清淤段等5段,通过控源建设收集部分直排污水,利用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边沟开展水污染控制工程,利用村南水塘建设调蓄设施和生态湿地,将生活污水引进生态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另外,对小龙泉河两岸、小微水体和河道,通过清淤疏浚、水域生态修复、生态驳岸、生态缓冲带等技术方法进行生态提升改造,减少沟渠流向下游的污染物,阻挡沟渠两岸雨水冲刷形成的面源污染。
按照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思路,优选生态治理技术,实现对村庄污水全部就地分散处理,对前期雨水形成的面源污染进行阻断,对现有河道进行生态化改造,力争成为城乡接合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
“在施工中,全部采用绿色生态技术,可以降低后期运行成本,‘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同时,统筹考虑污染源阻断、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彻底解决下游断面超标问题的同时,提升居民环境治理获得感,力争打造成城乡结合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名片。”施工方北京森淼天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鲍睿说。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龙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推动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消除劣五类水体的重要举措,要修复缓冲带面积22000平方米、河道自然岸线率增加60%、修复水生植被面积7200平方米、水面恢复面积5500平方米。
据了解,2023年2月,小龙泉河(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施工进度88%,主管网铺设1475.5米,支线管网铺设1049.8米;完成上游停车场施工11组;完成生态塘总体施工及湿地改造。
“小龙泉河的水环境治理是推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当地民生,实现‘人水和谐’的积极举措。目前,小龙泉河区域水质有所提升,在今年几场大暴雨的现场巡查中发现,河流已修复段洪水水位上涨较慢、洪水流速较未施工段明显减缓。”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龙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了河道的防洪等级,解决了受污染水体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合理的生态构成也削弱了蚊虫滋生的条件。另外,“乡村风貌段”给居民提供了在岸边垂钓、下棋、戏水等多途径亲水方式。今年7月,丹麦驻华大使馆环境与水资源行业海力娜参赞在小龙泉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高度评价了丰台区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供图/丰台区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