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日前在浙江杭州闭幕,创办于1988年的中国戏剧节,是我国推介优秀剧目、展现青年人才、推动戏剧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届戏剧节参演院团类型多样,既有中直、省直剧院,也有市级、区县级基层剧团;既有国营院团,也有民营戏剧机构和高等院校演出团体。20天时间里,多部参演剧目赓续历史传统,回应现实关切,践行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原创音乐剧《绽放》以真人真事改编,紧扣“改变”与“奉献”的主题,弘扬主旋律。《白蛇传》在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上探索悲剧喜演,采用轻喜剧手法诙谐幽默地传递东方文化。《夫子正传》根据湖南花鼓戏经典作品《讨学钱》创作改编,用鱼骨调、过江调、西湖调、补缸调等传统曲式讲述屡试不第的草根教书匠张九如的故事,把汉字作为符号来设置舞美场景。
本届戏剧节注重理论研讨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举办多场剧目评论会,“新时代戏剧舞台美术创作”与“全国戏剧院团管理新业态新模式”等论坛,用学术思考助推剧目品质提升。戏剧节闭幕式上授予九十高龄的徐棻、赵燕侠两位在戏剧领域贡献突出的老艺术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加工整理的传统戏争奇斗艳,同时我们也把人才培训理论研讨、高峰论坛和演出相结合。通过这样的人才培训,把我们本届戏剧节打造成一个“出人出戏”的这样一个有效平台。
小剧场展现古老戏曲新活力
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精选了闽剧、湘剧、藏戏等35台精品剧目、12台展演剧目。
同时为鼓励实验性、探索性作品走上中国戏剧节的大舞台,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作为唯一一部特邀剧目参加演出,该剧引入时下流行的环境式戏剧表演方式,展现出古老戏曲的新活力。
走进越剧《新龙门客栈》驻场演出剧场,延伸至观众席的T形舞台瞬间营造出与一般观看戏曲完全不同的观演方式,整个剧场就如同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观众已然成为龙门客栈里的食客、过客和参与者。这部剧改编自1992年的同名电影,讲述了江湖侠客救助忠良之后的故事。
越剧《新龙门客栈》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年轻人市场,一改传统戏曲舞台的呈现方式,在越剧优美的唱腔、婉约的表演风格的基础上,与武侠题材和紧凑的剧情相结合,主演从妆容、服饰到表演均融入新意,剧中男性角色均是由女性扮演,一个个帅小生的扮相格外俊美,她们将戏曲中的“刀枪把子功”与武术、舞蹈动作有机融合,打戏干净利落潇洒,魅力十足,并不断加入与现场观众即兴互动环节,一起推动剧情发展。
越剧《新龙门客栈》主演尉歆怡:它的题材就比较新颖,是比较吸引像年轻观众的目光,都非常符合现在新一代年轻人爱看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更加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来了解越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主创团队是一群85后导演、95后编剧和90后舞美设计,年轻的主创团队打破传统越剧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在戏曲艺术舞台呈现中注入了青春气息和时尚表达。
传统越剧火出圈 探索戏曲创新途径
一票难求、一看再看,面向青年观众市场定位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魅力何在?除了改编自知名武侠电影让它自带流量,和表现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外,还有哪些成功做法助力这出越剧火出圈?这些经验是否能为众多传统戏曲走向市场、拓宽发展空间提供参照呢?
越剧《新龙门客栈》从今年3月底开启驻场到目前,近130场的演出场场爆满。剧组对购票进入剧场的观众进行统计,发现80%的受众此前从未接触过越剧,主创团队认为这得益于符合青年受众的营销传播方式,该剧在社交平台上做全本直播,吸引900多万网友观看,同时不断推出演员相关的热门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力。
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员陈丽君:这个新媒体对于我们戏曲的传播特别重要,现在的观众他看了之后,他每个人都有社交平台,对于这个戏曲的传播和推广的作用,那就是成倍增长。
越剧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如何让越剧走进年轻人的心,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主创团队角色塑造的创新也是其出圈的一大助力。因为越剧女小生是这个剧种最大的魅力与特征之一,他们对电影故事进行改编时就鼓励演员通过结合新舞台表演样式的影视化改造,为自己的人物塑造“丰满的人设”,探索越剧艺术的创新表达。
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爆火其实是向市场释放了一种信号,大众对戏曲仍有消费需求,只是需要以合适的内容与观众建立连接。
文/记者 裴斐 邵舒宽 冯小洁 叶海春 杭州台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