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
光明日报 2023-11-22 10:00

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并传承非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我国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非遗整体性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

非遗保护并非易事。因为非遗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又必须依靠活态传承,在社会快速的变迁中变得十分脆弱,仅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保护往往顾此失彼,劳而无功。在此背景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应运而生。2019年实施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指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个验收合格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承载着非遗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因和适宜环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实践。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内容,一是保护好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二是保护非遗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是保护与修复文化生态系统,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之与区域自然生态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此,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完整覆盖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保护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衔接国家文化公园、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文/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非遗保护20年 我国世界级非遗数量居世界第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非遗保护,以活态激发活力
人民日报 2024-08-21
上海探索“古典园林+” 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4-06-06
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光明日报 2024-03-15
工美非遗馆上演“晋戏群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6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京亮相 中国非遗馆里赏晋风晋韵
中国新闻网 2023-10-28
广西百色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多举措保护非遗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3-10-15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
人民日报 2023-07-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