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镜头,记录了他的成长:杨卫华杨博父子和“敬礼娃娃”郎铮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13:37

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无数人动容:年仅3岁的郎铮被埋20余个小时后获救,躺在担架上向解放军叔叔敬礼。拍摄这张照片的,是时任《绵阳晚报》摄影记者的杨卫华。

十五年过去,当年的三岁孩童,如今带着北大的通知书来缅怀已经去世的记者杨卫华。而记录郎铮高考和此番缅怀的,正是杨卫华的儿子杨博——封面新闻的记者。在11月8日记者节前夕,杨博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敬礼娃娃”郎铮与他和父亲——两代新闻人跨越15年的感人故事。

情缘

记者父子与“敬礼娃娃”的15年

灿烂的笑容,挺拔的身姿,这是今年郎铮拿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站在高中母校门口的留念的照片。曾在“5·12”地震中躺在担架上举手敬礼的3岁孩子,不但如约长大了,还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裸分637分的好成绩,以四川全省文科前30名的名次进入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敬礼娃娃”考上北大的热搜词条,在这个夏天,再度为所有人带来了关于成长、梦想和奋斗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108133322.jpg

郎铮

此时,郎铮3岁被救出时感动国人的敬礼瞬间,更显得弥足珍贵。而定格这一瞬间的记者杨卫华,却早已离开人世。谁又能想到,18岁的郎铮笑着走出考场的照片,正是杨卫华的儿子——已经从业9年的封面新闻记者杨博所拍摄。

微信图片_20231108133237.jpg

微信图片_20231108133251.jpg

15年的光阴,足够稚子长大成人。这一路走来,不仅是郎铮从废墟上站起,跨过苦痛,超越了自我;杨博也完成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像父亲那样拿起相机,父子二人将一线记者的精神延续了下去。

微信图片_20231108133531.jpg

杨卫华、杨博父子

第一次见到郎铮时的画面,在杨博记忆中从不曾褪色:那还是一个躲在父亲身后,害羞而警惕地打量着自己的孩童。

“我爸和郎铮还是非常亲的,郎铮也很听我爸的话。第一次见面时,郎铮看到我觉得很陌生,我爸就蹲下对他说,‘郎铮,不要害羞嘛,这是杨博哥哥。’接着,郎铮就过来叫我杨博哥哥,还拥抱了我爸。”

如今,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郎铮,已经成大了。6月8日这一天,郎铮考完英语走出考场,一眼看到在场外等候的杨博。他跑过去抱住了杨博,说:“杨博哥哥,你怎么来了?”杨博忽然有些恍惚:腼腆的小郎铮已经成长为1米85的阳光大男孩。“他不但如约长大了,还长得这么好,这么优秀。”杨博更不曾预料,15年后,他又像父亲那样用镜头继续记录长大成才后的郎铮。

微信图片_20231108133417.jpg

杨博(右)与郎铮

传承

像父亲一样冲在最前面

杨博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从高中时就坚定了成为一个记者的梦想,“知道我的决定后,父亲之后有采访就会带着我,尤其是上大学后,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带着我采访,主要就是跟他一起拍摄采访北川震后重建等内容。为什么要成为记者?可能就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吧。他从没明确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记者,但却一直在教我应该怎么做记者。”

2013年7月,北川突降暴雨,引发特大洪灾,老北川地震遗址几乎被淹没。杨博和父亲穿着连体防水衣探入被淹没的地震遗址,“有些地方水没到脖子,脚也陷进淤泥里。我协助父亲拍下了照片。”

2021年5月云南漾濞地震,杨博记忆深刻:当时他和同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县城广场的安置区,在周边深山里的村庄,他们遇到了上百次余震。最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直播中呈现了安置区内的有序、村庄撤退的相互帮助,还有村民们围坐一起谈及未来的期待。

杨博回忆,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忽然间想起23岁时的自己,想起了父亲说的话。“在老北川面对漫到胸口的洪水感到胆怯时,父亲说,‘做我们这行,你不冲在最前面,你能拍到好照片吗?’”这一次,杨博靠自己冲在了最前面。

杨博说,这世间会有小的传承,也有大的传承。“我们这对最普通的父子就是小的传承:父亲教会我敬畏这份职业,我走上了和他一样的职业道路,然后忠于自己的选择,去热爱、去感受。而大的传承,是那些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初心和信仰。”

骄傲

重访父亲拍摄过的那些人

要一直冲在第一线

郎铮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杨博和郎铮全家一起去了父亲杨卫华的墓前。杨卫华在2015年因病去世,此后的每年清明,郎铮全家都会到这里祭奠他。这一次,郎铮专门带着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平时怕打扰郎铮学习,我们见面比较少。高考完见他比较多,他很喜欢历史,我们聊了很多。他高考完我们还专门一起去了绵阳博物馆。看着他走出考场,感觉他终于长大成人了。我爸看着也会很欣慰。希望郎铮以后继续好好学习,能够坚定自己心中的追求。”

郎铮和杨博,应该都会令杨卫华感到骄傲吧。杨博说,父亲去世后,他整理了父亲从业以来所有的照片,“有几个T的容量,照片中有很多关于北川的内容,比如他记录了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还记录了很多人。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完整地看他一辈子拍的照片,看着他用镜头记录了一段段历史。我发现我好像跟父亲说上话了。”

2018年,杨博重访北川,重访了父亲杨卫华拍摄过的那些人。当年的“夹缝男孩”郑海洋,在努力创业;地震中失去双臂但坚持参加高考的王虎,已在一家工厂工作,笑着生活。“当然还有郎铮,那时候他正在上学,成绩很好。看着这些人,我好像一下子明白、理解父亲的坚持。”

杨博也想对和自己一样选择走上记者这条道路的年轻人们说,“记者就是随时准备冲向一线、时刻保持新闻敏锐、永远怀有大爱之心。”

“敬礼娃娃”郎铮现在已经在北大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杨博也依然作为一线记者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他说自己是一个“想要一直冲在第一线,记录下去”的记者,“今年夏天,北川新县城内热闹非凡。而我,正在将父亲曾记录的故事,更新、延长,成为新的历史。”

文/北京青年报实习生王佳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贾玲、郎朗、杨紫琼……他们去巴黎奥运会做了什么?
红星新闻 2024-08-02
2023人民文学奖颁出 北京80后公安作家吕铮《打击队》获长篇小说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郎朗能“复制”吗?他说自己的要诀是这三个字
上观新闻 2023-12-13
11月9日早读 | 你不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9
“敬礼娃娃”跨越15年的照片,背后有这样一对记者父子
央视新闻 2023-11-08
看戏 | 北戏“娃娃唱大戏”《四郎探母》在长安大剧院上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我爸没说的那件事》发布父爱无言版预告 张国立韩庚展现中国式父子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0
田径世锦赛 | 王峥赵杰晋级链球决赛 姚捷黄博凯通过撑杆跳资格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