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9课题已开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0 07:13

DSC_5264.JPG

青年学子在“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中参观北大红楼

作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红色行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觉醒年代”研学行——首都高校力量参与红色文化研学项目暨守常研究院首批课题集中开题会今年7月在北大红楼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中旬,该项目指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9个课题已经集中开题。守常研究院以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字“守常”命名,以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研究重点,聚焦伟大建党精神开展研究。研究院还结合“觉醒年代”研学等“红色行”活动,推动首都高校师生参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目前已开题的9个课题有的致力于革命历史人物研究,力图绘制尚显空白的人物关系图谱;有的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史料研究,呈现思想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有的致力于与革命纪念场馆合作,开发社教课程资源……目前都已全部进入实质性写作阶段。

课题案例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绘制李大钊人际关系图谱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9个课题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大钊与中共北方组织创立专题研究》课题将绘制李大钊人际关系图谱。

课题组的三位研究生之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岳颖告诉北青报记者,近年来,李大钊研究已经成为党史学界热门话题,相关文献资料业已臻于完备,为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岳颖表示,当前,学界关于李大钊的研究多集中于李大钊的思想转变与思想贡献,突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家的一面;但是,李大钊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北方各地早期党团组织的成立多与其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探究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革命家的一面,可能成为李大钊研究的新增长点。

岳颖介绍,他们的《李大钊与中共北方组织创立专题研究》课题拟由摸排李大钊的人际关系网出发,串联起“李大钊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李大钊与中国革命”“李大钊与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三大人际关系图谱,探究李大钊与各地党团组织创建关系、李大钊与北方各大学学校中共产主义传播等问题,探寻一些“隐秘而伟大”的党史故事,挖掘一些红色历史、红色校史。

据了解,课题组于10月中下旬启动调研,围绕四个研究方向,绘制三大人物关系图谱。计划通过线下参观走访北大红楼等地,线上搜集资料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开展调研。以期对李大钊与中共北方组织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从多个隐性维度揭示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课题案例二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课题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相关史料研究——以〈帝国主义论〉的传播为例(1917-1927)》,借助列宁《帝国主义论》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试图厘清中国共产党人对“帝国主义论”的理解、阐释与运用,发现其成为马列主义经典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型路径,呈现马列主义文献的早期传播与对政治、思想界的重要影响。

目前,课题负责人葛静波老师已经带领8名硕士研究生召开三次阅读讨论会,围绕课题展开史料研读与项目内容讨论。研究生葛晓文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研读了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的《帝国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和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初步勾勒出了中共成立初期对于“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讨论与构建,为课题的最终文字成果搭建起了前期研究框架。

此外,他们还围绕课题在陈独秀旧居等地进行了实践考察。葛晓文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注意到,《新青年》中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她正在研读的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有诸多助益。“李大钊的论述不仅帮助我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还通过原理运用与对比阅读,辩证理解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帝国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区别,提升了我对课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葛晓文说。

课题案例三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开发场馆社教课程资源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的 课题名为《场馆社教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和蒙藏学校旧址馆校合作为例》,是基于中央民族大学和蒙藏学校旧址馆校合作的背景,论析场馆社教课程资源开发的学理价值;在蒙藏学校旧址开展调查,充分挖掘蒙藏学校旧址中的育人元素,并进行场馆社教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提出场馆社教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推动场馆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工作体系,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深度融合。

课题负责人兼导师杨湜汀老师带领刘子涵等5名硕士研究生正在课题推进中。刘子涵告诉北青报记者,近日,教育硕士第二党支部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启动了“师道薪传”初高中班级实习辅导员项目,第三党支部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合作的“心理小站”也在稳步推进中,都是课题中场馆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探索实践。 

对话

青年研学历史可以汲取智慧和力量

对话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岳颖

百年前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再风云激荡,也距离如今00后的大学生非常遥远。他们在参加“觉醒年代”研学行的过程中,会被什么打动和吸引?他们是如何选择研学课题的,又希望得到怎样的课题成果?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与一位正在参与“觉醒年代”研学行课题研究的大学生进行了对话。

北青报:为什么你们团队选择将李大钊作为课题研究对象?

岳颖:今年6月,“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组织清华大学学生去北大红楼参观瞻仰。在这座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建筑里,我和几位师兄师姐对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室(李大钊先生曾经的办公室)印象最为深刻,激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灵感。通过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老师的介绍,我们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李大钊的革命成就,他的人格魅力更感染了我们。

我在这里认识的李大钊,既是一位博学多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思想家,又是忠诚坚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革命家。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何其丰富,也许还有更多“隐秘而伟大”的党史细节值得探寻。回到学校后,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学术史背景,发现了新的学术增长点,觉得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家的一面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于是我和郭壮、张家臻组成的团队确定了《李大钊与中共北方组织创立专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北青报:截至目前你们的研究有什么发现?

岳颖:目前我们团队正在梳理李大钊人际关系图谱的细节。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但对于我们推进研究极为重要。在研究过程中,大家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动力。李大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和复杂,他不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领导人,国内知识分子等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国民党、北洋政府的政治人物和国外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人际关系图谱反映了他的思想演变和历史定位,也展示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北青报:你们认为“觉醒年代”研学行的课题应该有什么样的成果?

岳颖:既然这个活动的主题叫“觉醒年代”,我们希望最后呈现出来的研学成果不仅是研究论文,还可以是一份生动的材料,能够帮助当代青年从不同角度认识李大钊这个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上的风云人物,从他的人生选择、革命事迹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2024年“觉醒年代”研学行暨北大红楼学术活动季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赓续红色血脉 首都大学生“红色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3
视点|“觉醒年代”研学行首批8个课题开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3
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7
让年轻人追到“上瘾”的《觉醒年代》又有新动作,长篇历史小说《觉醒年代》正式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4
朝阳平房党员红色骑行 见证“觉醒年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3
故地重游北大红楼,《觉醒年代》主创解密“同屏共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24
还原旧址让观众重回“觉醒年代” “新青年”传播新思想
北京晚报 2021-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