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回答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好评。夏应显介绍,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多年来,中国持续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持续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在深化双边合作方面,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能力建设培训班等方式重点为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截至2023年9月,我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4个低碳示范区,开展75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5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3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2021年,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发布《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启动中非应对气候变化3年行动计划专项。今年9月,黄润秋部长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宣布实施“非洲光带”项目,将利用中国光伏产业优势,帮助非洲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2022年,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支持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东盟国家持续开展中国-东盟红树林研究、低碳学校(社区)等相关工作。
同时,中国还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开展全民早期预警的相关倡议,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与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签署关于支持开展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三方合作协议,共同为其他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供支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
校对/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