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布后,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城市中小学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反响。但在农村中小学,关注度其实并不高,因为对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来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不可攀,与自身关系不大。
从我所在的省份组织开展的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来看,近年来不少区县级中小学参与的动力同样不强,有一定数量的区县甚至没有一项成果获奖。至于农村中小学,参与者本来就少,获奖者更是寥寥无几。
农村中小学为何难出优秀教学成果?经过多年的调研观察,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对于教学教研及教学成果诸如此类的工作,区县教育管理部门认识、关注、投入不够,存在空位、缺位、失位等不足。
教研力量薄弱。不少区县的教研机构虽然健全,但学科教研员配备不足,教研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加之教科研观念落后、意识淡薄、素质能力不高,教研人员指导提炼教学成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作为也不愿作为,导致区域难以形成教科研氛围。
中小学校长观念滞后。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教科研、教学成果缺乏正确认识,导致教科研出现“挂在口中,写在纸上,实际落空”的现象。不少校长信奉陈旧的工作模式,对教师搞教学研究不支持、不鼓励。
中小学教师缺乏积极性和能力储备。受片面管理导向及区域教科研文化氛围缺乏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受制于传统、简单、落后的教学模式,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与城市学校的教师差距越来越大。
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少区县评价中小学领导及教师的工作还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主,教科研及教学成果评价机制缺失,对教研、教学成果等不予奖励,挫伤了学校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
农村中小学缺乏产生优秀教学成果的条件。优秀教学成果的产生比一般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更为复杂艰巨,需要资源支持,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成果应用与推广,农村中小学实施难度较大。
总之,农村中小学要多出优秀教学成果,必须转变区县教育管理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及教师的观念,树立科研兴教、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的新理念,重视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及投入,提升教研员、校长、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同时,还要制定出台教科研成果奖励评价标准,鼓励中小学校长、教师主动投身教学教研实践,通过教研教改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杨永厚,单位系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