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保本高息”是违背金融常识的“画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16:03

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9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其中,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别轻信“小道消息”等提醒,需要引起重视。(9月19日《北京青年报》)

由于近期存款利率下调、股市持续低迷等原因,不少人考虑将手中余钱转向投资理财产品。这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分子看到“商机”。其实,作为电信网络诈骗之一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现象早就存在,公安机关也在重点打击,比如不久前,179名从事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从老挝被押解回国。

鉴于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仍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针对性风险提示,提示揭露了这类诈骗通常通过三种途径和步骤实施: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

在揭开诈骗真相的同时,权威部门还发出三种建议性提示: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这些提示显然给消费者上了一堂“安全课”。其中有关“保本高息”的提示,既出现在真相里面,也出现在建议里面,说明这是诈骗分子容易得逞、消费者容易被骗的一种情况。

由于消费者在投资理财时,既普遍存在“保本”心理,也存在高回报诉求,所以,诈骗分子在实施诈骗时,往往将“保本高息”作为宣传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诱骗消费者上钩。当部分消费者的心理被诈骗分子“吃准”,就容易掉进诈骗陷阱。诈骗分子固然狡猾,但消费者也需要补上金融常识这一课,提高防骗意识。

除了在正规银行存款能保本外,理财机构承诺的“保本”大多是不靠谱的,因为理财机构属于经营机构,经营存在一定风险,不太可能为客户保本。而且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如果消费者身边的线下正规金融机构都不敢不能承诺投资保本,线上的投资理财类承诺更不可信。消费者更要清醒意识到,世上没有既“保本”又“高息”这样的好事。因为投资任何市场化的产品,高回报都意味着高风险,既然回报是高息,就不可能会保本,或者说,既然承诺保本,就不可能是高息,因为,风险与回报不相符。

换言之,“保本高息”是诈骗分子炮制的“画皮”,消费者欠缺金融常识,就会被“画皮”所迷惑,进而掉进诈骗陷进付出沉重代价。如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撕下了这种“画皮”,让消费者看到诈骗分子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有望弥补消费者金融常识欠缺的短板,增加消费者对诈骗的抵抗力,也能打击诈骗分子气焰。

不过,当“保本高息”这一忽悠术很难得逞,不排除诈骗分子还会炮制新的骗术。这既需要消费者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对网络投资理财保持高度警惕,也需要有关部门对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加大监测力度,对公众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并对境内外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持续重拳出击。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防范“AI换脸拟声”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024-07-24
提高金融素养 防范非法集资:马上消费金融倡导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退费反被诈骗上万元?马上消费揭秘金融诈骗新动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小心高息稳赚骗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中原消费金融:谨防这些“高大上”的投资名目 千万别入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4
中原消费金融:谨防这些“高大上”的投资名目 千万别入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保护好金融消费者“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3-11-06
天津发布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最新警示 三种诈骗途径需高度警惕
中国新闻网 2023-10-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