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有实力,但总缺乏优质资源和贵人赏识;
本分工作到中年,结果渐渐走到被淘汰的边缘。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入重复勤奋的陷阱。
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曾说:
“勤奋也有境界,低水平的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高水平的勤奋靠目标。”
原地踏步、无法收获增量的努力,犹如无根浮萍,周围的风向一变,就会被连根拔起。
唯有不断拓宽人生增量,才能壮大根系,提升在不同环境中的抗挫力,实现跃迁。
能力增量
与其追钱,不如让自己更值钱
曾有心理学家提出过“摘苹果”理论,指的是要想获取更多成功,就要去摘那些需要奋力一跳,才能够到的苹果。
当一个人能够到更高处的苹果时,选择也会随之增多。
机遇就像树杈间的苹果一样,分布得高低错落。
唯有不断提升能力,向更高处瞄准、蓄力跳跃,才能突破局限,获得更多机会。
就像知乎网友 唐于超,凭借“能力增量”的思维,使自己快速晋升,收入翻倍。
刚进公司时,他是一名外勤会计。
每天在银行间来回奔波,不但接触不到核心业务,转正也遥遥无期。
面对如此境遇,他没有盲目努力,而是对标业务岗,寻找更高岗位需要。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业务岗缺乏业务流程模板,导致新入职的员工摸不清办事流程、工作混乱。
于是,他办理业务时特意将所需资料、时间都详细整理成模板。
在帮新员工快速熟练业务的同时,也使销售部精准掌握每项业务的时间,和客户高效对接。
他也因此转正,经手更多项目。
后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留意财务经理所需技能。
那段时间,老板总是抱怨财务做账乱,看不出逻辑。
他就去研究财务报表,发现之前的会计师只会写自己负责的数据指标,并不会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他便着重填补这部分漏洞,在整理报表的同时,还会附上一张框架图。
上面写明了当每份金额达到某值时,对应的流程和建议,以更好地规避风险。
凭借这份清晰、深受老板喜欢的模板,他顺利升职,成为财务经理。
商业顾问刘润曾说:
“当你在公司级别是5时,提前做些级别6的事,让老板意识到,原来把你放在更高的位置没有风险。
这样,当级别6的职位空出来时,你自然是第一选择。”
升职加薪的最好方式,永远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让自己增值。
对标更高阶职位所需的技能,精准提升自己的能力;
留意工作中被人忽视的漏洞,主动攻克。
这样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
影响力增量
实力是地基,影响力是攀登的阶梯
还记得“考研名嘴”张雪峰吗?
每年研究生考试前后,他的视频常会冲上热搜。
他是如何拥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呢?
2007年,张雪峰从郑州大学毕业,并不清楚未来的就业方向。
当时周围朋友都在积极备考研究生,他便主动帮大家搜集院校资料,供他们分析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张雪峰逐渐发觉自身特长,顺势做起考研专业的辅导老师。
为了做好工作,他搜集了400所大学的专业和录取信息,整理出自己的课件和研判技巧。
这份含金量很高的报考指南,使他很快在培训班出名。
但他并未止步于此,反而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讲课之余,张雪峰开始锤炼口才,不但赶赴各地开讲座,还在网上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被很多人转发分享。
2016年,他《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在网上播放破亿,一夜成名:
《演说家》《零点食神》《奇葩说》等节目纷纷邀他参加,出版社也请他出书。
如今,张雪峰全网粉丝数,已经超过两千万。
通过提升影响力,张雪峰从一名线下老师,成为全网知名的“考研名嘴”。
罗振宇曾说:
“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机遇和贵人,都需要我们主动争取。
因为再精妙的观点,若埋于心底不愿输出,便只能为自己所知;
再强悍的实力,若不敢争取舞台展示,也难逃蒙尘的命运。
在很多时候,机遇和贵人,之所以能拉你一把,是因为看见了你高举的双手。
影响力,恰恰就是我们帮助向上攀登的阶梯之一。
它可以打破地域的壁垒,让有价值的内容被更多人看见,链接到更广阔的平台。
而且,“学习金字塔”研究发现:将学习内容传授给他人时,内容的留存率可以高达90%。
因此,影响力的增量,不仅是我们寻找机会的触角,更是精进自己的法宝。
生存增量
设想最坏结果,设置备选方案
达尔文曾提出,最终能在丛林里存活的,并不是最高大强壮的生物,而是能对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生物。
自然界如此,生活和工作中亦是如此。
中年危机、裁员风波倏忽而至,唯有叠加生存增量、设置备选方案,才能提升自己对变化的反应能力,从绝境中逆袭求生。
网友 路桑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原本从事芯片设计工作,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但步入中年后,他渐渐担忧业务裁撤发生在自己身上。
由于怕自己在技术层面上竞争不过年轻人,他便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被裁员了,应该怎么办?
一番权衡后,他决定及时将已有的业务能力发散到其他领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备选方案和退路。
2015年,得知母校即将开设芯片专业的培训课程时,他第一时间联系母校,做兼职讲师。
几年后,他利用下班时间,撰写行业书籍,同时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分享到社交平台上。
此后,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学习。
现在的他,不仅出版了多部书籍、赚稿费,还利用周末授课培训,挣到了不菲的佣金。
面对裁员的情况,他很自信地说:
“如果我这个月就被裁员,我可以带着已成型的团队,将培训行业精耕下去,或者回到高校继续做讲师。
还可以联系之前的同事,再成立一家芯片公司。”
职场规划创始人雷德·霍夫曼提出过“ABZ理论”。
意思是,我们需要有份长期稳定的工作,但为了降低风险,最好发展一个B计划,作为备用计划,甚至它可以在未来取代主业。
除此之外,还应有一份Z计划,即个人存款,当A、B计划都落空时,可以用它来维持稳定。
生活和职场是场残酷的淘汰赛,常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
肩负一家老小的生计,若身体突然亮起红灯,怎么维系生活?
倾注数年心血的工作,一旦面临降薪裁员,又该怎样自救?
面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只有提前布局、做好极限生存假设,才可能在危机来临时全身而退。
在充满不确定的生活里,提前储备生存增量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最大的远见。
▽
作家良大师曾说:
“认知能力决定了我们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就像梯子搭对了墙时,攀爬才有意义,努力找准了方向,才能获得成倍收益。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根据更高职位的岗位需求,打磨相应的能力;
主动输出于人有益的观点,拓宽展示空间,链接机遇;
保持风险意识,提前为潜在威胁制定对策,抵抗命运的袭击。
只要积累足够的人生增量,持续成长,那么无论行业的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我们都能屹立不倒。
点个在看,愿我们苦心耕耘的每个现在,都能收获硕果累累的未来。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