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是我国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每到新学年,学校就会给孩子们发新课本,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拿到崭新的教材时激动雀跃的心情,一边憧憬着新学期的美好生活,一边准备好看的书皮纸给新教材包上漂亮的外衣。事实上,不是所有国家的教材都是崭新的,欧洲不少国家有循环利用旧教材的传统;另外,作为师生课堂及课下学习的重要材料,国外学校在教材使用上有哪些考量、又有哪些传统?学校该如何与教育理念相结合,教师又该如何因“材”施教?我们看看这些国家是如何做的。
德国
探秘德国中小学生教材
德国的中小学生教材是啥样的?说实话,德国小孩挺难的,打开课本密密麻麻的单词,很少有插图。
出版社召集各州学科带头人编写
内容将“能力目标”放第一位
一般来说,教材都是由出版社召集各个州的学科带头人编写,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完全按照各个州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内容编写和设计,这也方便教育监管部门的审查。目前整个德国教育界都非常强调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所以所有的教材都把“能力目标”放在第一位,在教材的目录或引言部分都特别注明某个教材内容所对应的能力要求。
当然,所谓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是针对教育监管部门的审核来说的,实际上,出版社还是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所以教材的编写也会考虑到市场需求。
除了要遵守大纲的要求,方便教育监管部门的审查外,编写教材也有其他一些因素要考虑。比如,为了体现多元化,插图不能只是白种人,必须有其他人种。再如,为了体现男女平等,课本里不能只出现男生踢足球,女生洗衣做饭等情景,必须要交替出现。
教材每个州有不同版本
出版社为学校免费寄样书
由于德国十六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法和教学大纲,而且有高级文理中学、综合中学、实科中学等不同的学校类型,也有十二年或十三年学制。所以,德国的教材通常会有很多版本,甚至同一个系列的教材可以有十几个不同的版本。
德国最大的两个出版机构是Klett和Cornelsen,它们都是私人出版集团,业务重心在中小学教材方面。Klett和Cornelsen对中学教材推广力度比较大,知名度和声誉也比较高,所以也容易被教育机构认可。
每套新的教材系列出版以后,这两家出版社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都会给全德国的每一所中小学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免费寄送样本,甚至在这两家出版社登记过的教师也都会收到免费的样本。而且,Klett和Cornelsen还在德国的大城市设置了门市,定期对教师开放参观。此外,在每个州都会有教材推广员,负责到每个学校进行教材介绍和推广。
教育部门设有学监岗位 对教材进行评估
德国每个州的教育部门都有专门负责每个学科的学监。学监负责召集本学科带头人对教材进行评估。教材评估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每个学校每学年所获得的教材预算能够真正地花在审核合格的教材上;二是对每个学校的教研组使用和征订教材提供指导。
每个州的教学大纲基本上八到十年更新一次,而出版社的某个教材系列一般是七年更新一次,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更新该系列中下一个年级的教材。这样一来,教材监管和评估实际上每年都在进行。为了避免受贿嫌疑,教育监管部门不向任何学校和教师推荐某版教材。
教材由学校统一购买、循环使用
不允许随意定价或打折
德国中小学生的教材都是由学校统一购买,循环使用,因此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习惯:不在教材上做任何笔记和涂鸦。学生领到教材以后,学校会有记录,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周,每个学生都要归还教材并消除记录。如果没有按时归还,学校会口头或书面提醒学生和家长,到期仍未归还,学校就会把教材的账单邮寄给学生家长。
在德国,根据《书籍定价法》的规定,书籍尤其是教材是不允许随意定价或打折的。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在网络书店购买教材,价格都是统一的。只有在极少的特殊情况下才允许打折。
学校统一购买教材的程序也很繁琐。首先需要每个学校的教研组内部讨论通过,确定某个出版社的某一个教材系列,然后说明理由并提交教师大会表决。表决通过后,负责订购教材的老师会直接向出版社征订。当然,每所学校每个学年的教材费用都有限,碰到几个学科同时需要订教材的话,那么就要统一协调了,以防超出预算。另外,不是每种教材都可以由学校的预算支付,只有教育监管部门审定过的教材才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征订。前文也提到了,Klett和Cornelsen这两个出版集团的教材一般都比较容易通过审定。
文/贝壳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