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回归与创新 看“中国古戏楼活化石”如何焕新中华传统文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4 13:52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曲《牡丹亭》从被称为“中国古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娓娓而来,余韵悠长。当非遗昆曲遇上三百年古戏楼,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听古戏楼讲述回归与创新,看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如何活力新生。

微信图片_20230714134711.jpg

古戏楼活化新生  时隔百年再传昆曲

坐落于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的正乙祠戏楼,是曾经的银号会馆,也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自诞生之日起,正乙祠跨越明、清、民国,直至当今,见证了中国戏曲从“雅部”向“花部”的转型,更经历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直至繁盛的整个过程。

微信图片_20230714134716.jpg

步入正乙祠戏院,戏台台柱上一副对联别有深意:“八千觞秋月春风都付于蝴蝶梦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筝檀板尽消磨桃花扇底燕子灯前”,北方昆曲剧院正乙祠戏楼经理张鹏介绍,这幅对联隐含着《蝴蝶梦》、《琵琶记》、《桃花扇》、《燕子笺》等昆曲名剧,由此推测,正乙祠戏楼肇建之初便以昆曲表演为主。

此前,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调研,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将传承600多年的昆曲艺术与300多年的古戏楼完美结合,时隔数百年后,昆曲再次唱响正乙祠。

创新剧目舞台设计  沉浸互动再现传统文化之美

采访当日,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两位青年演员于雪娇和王琳琳为大家带来了《牡丹亭》选段。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昆曲静静流淌在三百年余年的古戏楼中,也将现场观众带到了汤显祖笔下的传奇故事之中,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而感动。

王琳琳告诉北青报记者,与其他舞台不同,她觉得正乙祠戏楼这个舞台很神奇,“古戏楼的建筑风格使得它似乎有一种磁场,让演员踏上舞台就感觉进入了戏里,整个人也马上沉下来了,说话也都变得文文静静的。”

张鹏介绍,与正乙祠戏楼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是一个室内多层戏楼,有多个演出区,让观众能够多角度沉浸于戏剧中。而重新出发的正乙祠戏楼在对剧目创排上也进行了创新,从舞台设计、唱腔再到舞美设计,都会更符合年轻人的观看体验。

“我们不只是在这方舞台上演,演游园惊梦选段时,我们会走到观众席中表演,与观众近距离互动。”王琳琳说,这样的设计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被演员的表演抓住带进戏里,更为沉浸的感受昆曲的魅力。

戏剧演出回归传统  以文促旅带动多业态发展

正乙祠戏楼正式重张启幕后,依托北京市“会馆有戏”文化品牌,用“好戏”激活会馆内核、打造文化品牌,助力北京打造“演艺之都”。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表示,如今当观众们习惯了去大剧场观看表演,正乙祠戏楼则意在通过小而精的传统戏剧表演让观众回归传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微信图片_20230714134721.jpg

不仅戏要精,如今正乙祠戏楼还计划拓展业态,以文促旅,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孙明磊介绍,正乙祠戏楼位于北京最美中轴线附近,其东侧是以胡同文化为代表的京味文化,北侧是以全聚德为代表的美食文化,而西侧则是以琉璃厂笔墨纸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游客能够在这一条线路上一次性感受京味文化、传统文化,品尝美食、欣赏有着600年历史的昆曲,获得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春节,来正乙祠戏楼解锁最浓年味!欢欢喜喜过大年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2025-01-12
湖广会馆将打造“戏楼版京剧核心打卡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5
200年会馆内再现热血梨园 《金风玉露》百年戏楼将唱响京朝派音乐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擦亮文化品牌 西城区“会馆有戏”享传统文化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7
春节假期31万人次京城看演出 票房收入近5000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7
外国艺术家参与“京剧文化之旅·骑行之美” 古都风韵尽收眼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5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国戏楼“活化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古戏楼活化石”焕新中华传统文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