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身体剧场回来了!
2022年4月28日,世界舞蹈日前一天,陶身体剧场和杨丽萍《云南印象》演出团队不约而同宣布解散,令许多人惋惜。当时,陶身体剧场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连续六天的“数位系列”11部作品全部取消。
然而,陶身体剧场并未被真正击垮,而是在停摆数月后触底反弹。今年2月,陶身体剧场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重启后的全新作品《13》《14》也从国家大剧院出发,一路巡演7座城市。7月4日、5日,陶身体剧场在上海文化广场重启国际巡演。上海之后,他们将赴希腊卡拉玛塔,意大利热那亚、佛罗伦萨、威尼斯,重回世界舞台。
在上海演出前,陶身体剧场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了一场主创分享会和舞蹈工作坊。创始人陶冶说,这是舞团重启以来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他说:“从解散到重启,我希望陶身体可以回到我们最初的起点,在排练场的状态,把最朴素、最真挚的东西传递给观众。”
重启最重要的原因是“人”
创立于2008年的陶身体剧场,十余年来登上过世界40多个国家上百个艺术节的舞台。虽然在国内外声名鹊起,但生存一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2016年记者采访陶冶时,他曾说:“危机感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我总在思考下一步要怎么办。给舞者发工资是很现实的问题,舞团只能依靠演出的收入去平衡,事实上艺术节的演出收入并不多。在全世界,现代舞者都是‘乞丐’职业,做这件事的人都是真爱,所以创作才会那么真诚。”
陶冶认为,陶身体剧场能够重启,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人”。“我们的作品里没有影像、没有道具、没有复杂的灯光和音乐,我们的舞台上只有人。这些舞者可能会因为舞团的解散,最后离开舞台,不再跳舞了。”
在陶身体剧场宣布解散后,很多舞者找到陶冶和段妮,对他们说,就算解散,没有工资,他们也不走。当时,舞团一个排练厅租约未到,那些依然每日坚持练功的舞者,成了重启的重要信心来源。
解散的消息宣布后,许多人伸出了援手,有企业跟他们敲定三年合同,爽快把合作款打了过来,也有匿名的艺术家和企业家捐赠了相当数目的款项,还有全国各地的剧院发来演出邀约以示支持,这些帮助陶身体剧场踏上重启之路。
《13》《14》是陶身体重启后的全新作品,是“数位系列”的延续。许多上海观众看过陶身体“数位系列”,《4》《5》《6》《7》《8》《9》《10》《11》都在文化广场演过,数字一点一点变大,就像人的年龄一点一点上涨,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增加。舞者们在台上追求简单、质朴和纯粹,持续探索着身体的可能性。
跟以往的作品相比,这次来沪演出的《13》《14》一脉相承,又有些不同。在《13》里,走路、坐下、睡觉这些日常行为被陶冶融入动作,和第一部作品《重3》遥相呼应,《重3》就是从走路开始的。以往“数位系列”作品有许多重复,而《14》是第一次面对“不重复”的主题。伴着贯穿始终的时钟滴答声,舞者们的肢体不断流动,生长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以往陶身体的作品,所有舞蹈动作都是既定的,但这两部作品却在不断变化和生长,可能每一次演出都不一样。”陶冶说,“舞台艺术是残酷的,它存在于此时此刻,一分一秒都在消逝,就跟我们的生命一样。我们的舞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就是如此度过的,我想把这些最真挚的身体力行放在舞台上,用时间去陪伴。”
好的艺术可以超越时代
当上海文化广场大幕拉开,观众席发出一片惊呼:总是黑白灰的陶身体剧场,变成了彩色的。14位舞者身上是14种不同的色彩,深蓝、橘黄、粉红,明亮、嚣张、炸裂。
陶身体创立以来,一直以去矫饰、去性别化、去情绪化的形象出现。无论男女舞者,总是短发,赤脚,身着黑白灰的演出服,脸上没有喜怒哀乐。他们将减法做到极致,回到身体最本质的运动,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这一次,陶身体为何打破以往形象,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
陶冶说,这是一个容易被贴标签的时代。色彩是一个特别好的标签,红色是激情,蓝色是忧郁,粉红色是可爱,绿色是健康。“14种不同的颜色代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的种种标签,贴上之后,可以更便捷地被大众识别,更容易被流量青睐。但我觉得,好的艺术是反潮流的,它可以超越时代,充满开放性和想象力。这种艺术的超越性,应该是当代艺术家的追求和使命。即使《14》附着了这么多色彩,但最后,舞者是在用身体的纯色对抗它。”
看陶身体的作品,有人说看不懂,有人说如同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在呼吸吐纳之间放空,放下焦虑和杂念,沉浸于当下和内在。陶冶希望观众走进剧场时放下预设,敞开心扉。
“舞蹈是全身的运动,听觉、视觉、触觉全部连接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每一刻的舞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进而享受此时此刻拥有的一切。舞蹈有一种强烈的、温暖的、广阔的、厚重的能量,能给予人一种体验,一种意义。”
五城国际巡演之后,陶冶和段妮还将受荷兰舞蹈剧场(NDT)之邀,前往海牙,为舞团创作数位系列《15》。这部新作将于今年9月世界首演,并在欧洲7城展开为期3个月共计20场的首轮巡演。
前路似乎又开阔起来。
文/上观新闻记者 吴桐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