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一批学子将带着家长和师长们的期盼和祝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走出校园,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克服焦虑,如何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今天和大家分享8位北京高校校长的毕业寄语,希望即将走出校园的你,能从中体悟人生哲理,获取前行的力量。
敏察情绪 善用理智!
清华大学校长 王希勤
希望你们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理智引导情绪、与情绪讲和,更透彻地剖析自我,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坦然接纳自身不足,不自卑焦虑、不自负偏执,始终保持坚韧的意志品质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共同庆祝3000余名同学本科毕业。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和你们的亲友表示热烈祝贺!向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2023届毕业生的大学时光颇为特殊。过去几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等一个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让我们懂得了万众一心,领悟了不忘初心,感受了团结就是力量,体会了坚持就是胜利,增强了做中国人的自信。然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技术加速突破,也让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国家和国家之间、人和人之间平添了许多情绪化的成分,世界呼唤理智与秩序。
我们常常会陷入情绪与理智的相互纠缠中,也在情绪与理智的调和中不断成长成熟。情绪让我们敏锐地感知这个多彩的世界,理智让我们清醒地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没有情绪的人生是枯燥无趣的,没有理智的人生是混乱无序的。情绪和理智的交互作用是构筑人类积极天性的基础。以情绪激发理智能让人充满活力、不犹疑,以理智驾驭情绪能使人保持定力、不逾矩。我们要学会敏察情绪、善用理智,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
逻辑是明达之本。通过运用逻辑,我们能够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将不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条理的判断和推理,并进行清晰的思考和表达。离开了逻辑,就讲不清楚道理,就会陷入迷失或混乱的思维状态。逻辑是理智的基础,帮助我们从已有的知识中识别模式和趋势,从复杂的现象中提取本质和特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的老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写道:“治学之精神与思想之方法,虽若完全属于理智一方面之心理生活,实则与意志之坚强与情绪之稳称有极密切之关系”“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理智是情绪的过滤器、稳定器和转换器,它使人们筛除过激的情绪反应,从情绪冲动中抽离,冷静思考个中缘由,发现消极情绪中的积极因素,并将其转化为重新振作的动力,以至明达之境。同学们,希望你们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理智引导情绪、与情绪讲和,更透彻地剖析自我,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坦然接纳自身不足,不自卑焦虑、不自负偏执,始终保持坚韧的意志品质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利他是幸福之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身的利益,但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只会让一个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甚至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各种烦恼、焦虑也会随之而来、挥之不去。消解这些负面情绪,需要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善用“利他”这个大智慧。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路口交通拥挤时,如果谁都想抢先一步、互不相让,反而都走不了;如果大家都互相体谅、有序通行,交通反倒顺畅。利他不仅是君子之道,更是理智之举,它让社会美好、让世界温暖,让内心幸福、让人生丰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个人的利益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这是更大的幸福。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赵家和教授一生情系中国教育事业。他从教43年,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退休后,他将自己几十年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捐献出来,资助3000多名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但他却对自己十分“吝啬”,一件化纤毛衣穿了十几年,即使身患癌症也舍不得吃进口药。他就这样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事迹直到去世4年后,才为人所知。赵老师的人生是幸福的,他像炭火一样,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他人,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点亮了千家万户的幸福之灯。同学们,希望你们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国之大者”,责任面前上一步,利益面前退一步,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事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生命是意义之母。现代社会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财富,却容易让人们感到无力和空虚;赋予人们充分的个人自由,却容易让人们失落于漂泊的孤独和意义的丧失。很多人都在思考活着的意义,也经常因此而困惑。我们要看到,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从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生命本身就有意义,没有生命就谈不上意义。我们要珍惜每时每刻的生命感受,去体悟生命的独特与伟大。无论是“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萧索,还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惬意;无论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寂寥,还是“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的惊喜,都将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帮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人生的真谛。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仍没有发现任何地外生命。珍爱和呵护地球、尊重和善待生命是人类的理智之选。在奔腾的时间长河里、在广袤的地球空间内,无数的生命共同创造这个精彩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学们,希望你们坚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伟力、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拓展生命的格局,实现人生更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走向。你们是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批清华本科毕业生,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你们敏察情绪、善用理智,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奋发的姿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成就精彩人生!
祝大家毕业快乐!
学习赢得未来 奋斗成就梦想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谭天伟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希望你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担当起时代重任,脚踏实地奋斗、扎扎实实工作,依靠勤劳奋斗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典礼。我代表学校向完成学业、收获满满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默默奉献、不辞辛苦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完全吻合,你们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达成的见证者,也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担当重任。能够亲自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
你们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和贡献者,这几年中,你们团结一心,组成“开天辟地”群众游行方阵,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光荣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你们刻苦钻研,连续在《Science》《Nature》《Cel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你们众志成城,取得校园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全面胜利……在你们即将离开学校,踏上新征程之际,我有一些话想对你们说。
一、以德为先
“德者,本也”。为人之道,以德为先,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尚书·伊训》中说,“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多看看自身缺陷,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对别人求全责备,总在别人那里找问题。要常怀敬畏之心,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和权力,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要多次自觉地省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同学们,走向社会,你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利欲熏心,就难以成就事业,更无法谈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希望大家“德行天下”,守住道德底线,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终身学习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劝学》里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勤学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项优秀品质。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到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30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到10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年;21世纪以来,这个周期已缩短至2到3年。一个人如果不学习或停止学习的时间太久,肯定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可能会遇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局。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即使是参加工作后,也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观念,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把闲暇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丰富知识储备、拓宽眼界视野,遇到问题多扑下身子搞调查研究,摸清事物基本情况、寻找破解难题办法,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三、矢志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矢志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想清谈只会贻误发展,实干奋斗方能成就梦想。我国4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传奇”、14亿人民生改善的“中国故事”,都有奋斗者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每次圆梦都是奋斗者的汗水浇筑而成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奋斗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献身祖国的热潮,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焕发的青春,再到“汶川一代”“奥运一代”“战疫一代”激发的正能量,时代对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召唤,每一代人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但其中不变的关键词,就是“奋斗”。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希望你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担当起时代重任,脚踏实地奋斗、扎扎实实工作,依靠勤劳奋斗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同学们,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希望你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谢谢大家!
作答人生考题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马怀德
在面临未来人生选择题的时候,该如何作答。一是在坚持与改变中保持最佳心态。坚持自己,坚持的是人生信条,坚持的是做事原则。二是在“进德”与“修业”之间寻求最好状态。三是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展现最优姿态。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校友们:
大家好!
时维仲夏,万物方盛,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2020届至2022届返校毕业生,以及远道而来的亲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2019年9月6日,也是在昌平校区礼堂,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你们开启了在法大的新征程,我也开始了在法大的新使命。我有幸为你们签发了录取通知书,今天又为你们颁发毕业证书。开学典礼上,我曾向大家提问“何为大学?”“大学生何为?”今天,你们回答了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祝贺你们!在我印象中,你们是近几年不用戴口罩完整参加线下开学、毕业典礼,并拍了毕业照的唯一一届学生,何其有幸,祝贺你们!
在这四年里,我们一起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建党百年盛典,见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秋伟业,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这四年里,我们共同庆祝法大建校七十周年,在校园疫情防控中留下别样回忆,结下深厚友谊。我们共同见证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同学们再也不用一大早就到图书馆门口排队抢座了,再也不用跑到逸夫楼五层的过道里上自习了,尽管我们的宿舍还有些拥挤,体育设施还有待完善,校园面积还需要扩大,但请相信,学校一直都在努力。在最新发布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中,法大在2950所大学中排名第14。看得出来,你们在“小破法”中养成了“大格局”,给学校打满了“感情分”,这样的“满意度”让学校受之有愧,谢谢你们。
在这四年里,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成长经历和独特的学习体验。“学术十星”“江平民商法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有你们的身影,普法法援路上有你们的足迹,各大模拟法庭、辩论赛的赛场上有你们的声音,还有那法渊阁、启运馆、一二食堂里的“大白”“小蓝”“红马甲”,已经换成了毕业季里的“魔法师斗篷”以及色彩缤纷的“多巴胺穿搭”……四年匆匆、往事历历,在这方寸校园中有你我共同的回忆。
同学们,大学四年的答卷虽已完成,但你们未来人生的答卷才刚刚展开。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在面临未来人生选择题的时候,该如何作答。
一是在坚持与改变中保持最佳心态。坚持自己,坚持的是人生信条,坚持的是做事原则。刚才冯晓光校友说得好,“很多突破都在于坚持最后一点点”。未来的你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还是放弃?要知道,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无尽平坦的路——只有认真走路的人。希望你们学会在专注中坚持,在热爱中等待,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虽有乌云遇皎月,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并不意味着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而是要在坚持中学会改变,不断完善自我。改变自己,改变的是一种态度,要拥有顺势而为的思维、乘势而上的勇气和应势而谋的智慧。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创造新的机遇,你们要有时代弄潮儿的志气,用蓄势待发的姿态,融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国家民族发展浪潮之中。
坚持自己,坚持的是一份初心。我校已故教授曾炳钧在85岁高龄申请入党,他的入党申请书这样写道:“我自知年事已高,岁月无多,能力有限,贡献不大。但自信报国之志不衰,奋发之心未眠,他无所求,但愿在有生之年作为党的一个成员,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党的光辉事业、革命目标奋斗到底!”希望走向社会的你们,传承法大精神,始终坚守初心正道、知行合一,用一生践行自己的理想追求。
改变自己,改变的是一种气度。你们要做一个内心柔软、宽宏有度的人,学会感受爱、体会爱和表达爱,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对人生的方向感,做到既能迎接生活中的甜,也能坦然面对生活里的苦。同学们,坚持所爱,可赴山海;改变所短,方能行远。希望你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始终乐观向上、客观理性,既不轻言放弃、也不抱残守缺,勇敢面对、从容不迫、心胸豁达、泰然自若,在坚持与改变中保持最佳心态。
二是在“进德”与“修业”之间寻求最好状态。曾国藩在家书中曾提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你们之中有人要继续读书深造,有人将开启职业生涯,无论哪种选择,都要明白“进德”与“修业”是贯穿人生的必答题。人生的变量何其多,而“进德”与“修业”是两个可以为自己所掌控的变量。“进德”要“进个人品德”“进职业道德”和“进社会公德”,“修业”要“修专业”“修能力”“修本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我们“进德”“修业”提出更高要求。
回顾法大历史,从提出“以教书为业,也以教书为生”的钱端升先生,到奋战在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一线的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等终身教授,他们不仅是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更是涵养德行的“人师”,永远是我们“进德”“修业”的人生榜样。希望继续读研深造的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不弄虚作假,做真学问,真做学问;希望就业的同学们,在工作中严守党纪国法,勤修道德品行,维护公平正义,在“进德”与“修业”之间找到最好状态。
三是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展现最优姿态。现在,不少同学出现了“内卷”的焦虑和“躺平”的纠结,有的同学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摇摆不定,甚至反复“仰卧起坐”。于是,“躺平”成为无欲者的精神信条,“内卷”成为上进者的人生“发条”,有人在“躺平”时自我嘲讽、一事无成,有人在“内卷”时互相伤害、筋疲力尽。要知道,“躺平”和“内卷”不应该是两个极端,也不是非此即彼,我们要学会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展现优雅姿态。“躺平”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只是“躺”的姿势要对。正确的“躺平”是一种积累沉淀,是养精蓄锐后的整装待发;是一种体验探索,是保持敏锐触觉的随机应变;是一种和解淡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洒脱与轻松。“内卷”也并非毫无意义,只是“卷”的方式要对。要“卷”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少一些“万物皆可卷”的焦虑,多一些“读书破万卷”的定力;要“卷”出方向和目标,不陷入随波逐流的内耗,摆正位置、看清目标、适时出击;要“卷”出成长与进步,突破功利性的追逐,追求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法大,很多同学认为“到法大就要学法学”,商学院毕业生刘佳鑫同学也曾陷入这样的纠结:“要不要和法学专业的同学‘卷’一下?”但在旁听法学课程、尝试阅读法学书籍后,他坚定了自己更适合偏理科思维的经济学,最后以经济学专业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躺平”和“内卷”之中展现了最优姿态。
今年两会,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主张大家应当怀有一颗平实之心,从最基本的工作、最基础的环境做起,不把就业当终点,而是当成职业道路的起点。
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扬帆启程,希望你们既不在“躺平”中沉沦,也不在“内卷”中迷失,合理支配精力,体验人生乐趣!
四年法大旅程即将结束,而更精彩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时此刻,请大家珍藏这不平凡的四年回忆,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弘扬“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奉法图强”的法大传统,不忘初心、勇毅前行,让青春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光芒。
最后,祝你们平安健康、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毕业快乐!
谢谢大家!
奋进有为 不负青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王云鹏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的身份将从学生转变成校友,前行路上,愿你们牢记“空天报国”使命,一路沐光、一路成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任,行未有之事,建非常之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校友们、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值得大家铭记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3725名本科毕业生和2605名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及始终关心你们、支持你们的家长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北航学习的这些年对你们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
与国同行,你们何其有幸。在祖国的心脏亲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你们,感悟时代脉搏、汲取前行力量,坚定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自信与担当;参与了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的你们,领命出征、数月苦练,换来了天安门广场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志愿奉献北京冬奥的你们,不惧风霜雪、鏖战海坨山,绽放出朵朵燃烧的“小雪花”;见证了70周年校庆的你们,以主人翁的意识、以最高涨的热情,展现了北航学子的昂扬姿态。你们也是很不容易的一届学生,入学不久就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大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让纯澈的爱在校园里温暖传递。
不负韶华,你们逐梦敢为。刚刚发言的秦炳超同学,用7年时间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例基于宽带隙材料的热电制冷器件,有力支撑了电子通信的精确温控。交通学院的王立坤同学,瞄准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领域,利用所学专业自主创业,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疆、云南等地景区的交通管理系统。还有王骥勤、李沛杉等14位同学,与所在的“冯如三号”团队其他成员一道,战狂风、斗酷暑,历经无数次失败,用汗水和泪水共同浇筑了新的世界纪录。还有国际学院的森迪同学,这位来自赤道几内亚的小伙,不仅刷新了北航留学生本科阶段最高学分记录,更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并即将在北航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你们用智慧与汗水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青春答卷。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一起鼓掌,向自己表示祝贺!
同学们,毕业季也是老师们收获的季节,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刚刚发言的林贵平教授,扎根教学一线三十载,坚持“讲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名学生”,培养的学生遍布航空航天领域,是学生眼中春风化雨、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软件学院的宋友教授,将人生哲理巧妙融入《C语言程序设计》,被学生称为“全校抢前排座位最激烈的课程”。还有一大批以物理学院王金良教授为代表的优秀老师,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仍激情不减、精心授课,将最好的课堂通过云端呈现给学生。能有这么多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这是你们的幸运,也是学校的光荣!在这里我也提议,让我们一起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同学们,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你们手中,第二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将由你们去实现,站在新的起点上,唯有奋进有为,方能不负青春。临别之际,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有几句话与你们共勉。
第一,爱党报国、志存高远,在民族复兴的时代大潮中奋楫笃行。人生的理想各有不同,但立志服务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无疑是最为高远,也是最为神圣的理想。你们的师兄桂海潮老师,此时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天宫”上,执行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还有刚刚发言的张熇校友,初中时因为一本《航天》杂志激发了她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毕业后毅然投身航天事业,她设计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填补了人类研究太空的空白。他们身上,彰显了北航人深厚的空天理想和家国情怀。同学们,希望你们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立大志、立鸿鹄志,主动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第二,敢为人先、矢志创新,在成就不凡的精彩事业中追求卓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七十年的滋养,北航人早已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孕育了三代人的“长鹰志”“中国心”“陀螺梦”“电磁魂”,祖国空天遍布着北航人的创新成果,神州大地写满了北航人的创新故事。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校园,今后不论是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独当一面,还是选择进一步深造、继续与书本和实验室为伴,希望你们永葆北航人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挑大梁、担重任,让青春在服务国防、奉献祖国的事业中发出夺目光彩。
第三,崇德修身、向上向善,在先进文化的深厚滋养中增长智慧。“人无德不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格修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前提,德行操守不过关,即便学问再高、本事再大也难担大任。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北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先贤们早在创校之初就告诉我们,为人为学,以德为先。陆士嘉、高镇同等这些北航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早已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崇高的人、受人尊敬的人,不仅学问做得好,更是崇德修身的楷模。希望同学们把立德作为人生的必修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守诚信、明辨是非、心存感恩、修身自律,不断追求止于至善的大境界,恪守心中真善美的精神家园,以实际行动向社会播撒更多美好与正能量。
第四,自信坚韧、百折不挠,在充满挑战的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成功只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北航航空发动机专家刘大响院士,为建造我国首套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面对一没经费、二没人才的不利条件,长年扎根川西北深山,以“不搞出高空台,就死在松花岭,埋在观雾山”的坚定决心和不屈意志,最终不辱使命,研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台”。同学们,漫漫旅途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栉风沐雨方能遇见彩虹,希望你们在逆境中坚持、在挫折中成长,永不气馁、永不放弃,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征服前行路上的每一座险峰。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的身份将从学生转变成校友,前行路上,愿你们牢记“空天报国”使命,一路沐光、一路成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任,行未有之事,建非常之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不论你们身在何处、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
最后,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勇担使命 逐梦前行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龙腾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有平川也有高山,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雨交加,面对未来的所有可能,希望你们不畏惧、不退缩,砥砺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以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远道而来的家长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这对于每一位即将奔赴新征程的北理工毕业生而言,都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张军书记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3407名本科毕业生、4221名硕士毕业研究生和463名博士毕业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指导你们的老师、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对于今年的毕业生,我有着特别的情感。在座的你们,有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爱国情深中入学,有的在庆祝建校80周年的自信自豪中入学,带着青春梦想和报国追求从祖国各地汇聚到这所红色高校,在北京理工大学精神的熏陶下,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赓续红色血脉、矢志追求一流,接受了知识滋养、经历了实践锻炼、克服了疫情考验、收获了累累硕果,为学校增添了光彩,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新的时代表达。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身为“强国一代”的你们,已经在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历史时刻中,亲身感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动,见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魅力。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紧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挥洒智慧和汗水,奋力拼搏、全力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北理工学子的最好成绩。
在你们当中,材料学院博士毕业生牛秀秀同学矢志创新、追求卓越,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Science》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用坚韧和勤劳扎实践行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生命学院本科毕业生李陈志航同学心怀家国、不负人民,在“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的感召下毅然参军,服役期间军事科目全优,在东北大范围冰雪灾害发生时挺膺担当,用行动书写了无悔青春。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毕业生孙福鹏同学担当有为、奉献社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所学应用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之中,创建“乡村π计划”,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北理工的青年力量!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正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从入学第一课到拨穗正冠,你们经历了大学生涯的风雨与晴朗,增长了知识与能力,锻炼了品格与意志,展现了才华与风采,收获了师生情和同窗谊。作为你们的师长,在你们背上行囊开启人生新阶段之际,想借几句古话送给大家,一起共勉。
第一,愿你们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远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追求进步、自立自强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一代代北理工人服务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以万千小我汇聚磅礴大我,引领一系列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同学们,时代、国家和民族需要你们的智慧和力量,希望你们向前辈学习,勤勉务实、励精笃行,以“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格局,牢牢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变革的主动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勇立新功、再创新绩。
第二,愿你们有“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的坚韧品格。党的百年奋斗史,镌刻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初心、苦干实干的荣光,北理工也在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中勇毅拼搏、无悔奉献。无论是研制标志性大科学装置“中国复眼”,还是破解极寒环境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北理工人都有着不畏困难、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有平川也有高山,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雨交加,面对未来的所有可能,希望你们不畏惧、不退缩,砥砺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以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第三,愿你们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致追求。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化着国际力量和布局的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面对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北理工人敢为人先、矢志一流,在光量子逻辑门、笼目超导体等方向取得国际引领性突破。同学们,追求极致是实现卓越人生的路径,也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希望你们以创新思维助力成长与发展,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突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变化,始终以领跑者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新征程已然开启,愿你们乘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强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实现理想和抱负,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书写精彩和传奇。
北理工是你们孕育梦想的地方,也是人生起航的地方,更是你们永远的家,记得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弘扬优良传统 走好人生之路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剑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希望你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保持爱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时刻筑牢知识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还要面向实践、面向生活,读好社会之书、人生之书,学用贯通,知行合一。
亲爱的2023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北京体育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共同庆祝2023届的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今年毕业的2449名本科生、1233名研究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各位老师、教练,家长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23届毕业生是不寻常的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家共同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时期。
放眼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中国体育事业也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入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阶段。
四年前的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的日子。近年来,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克服疫情带来的艰巨考验,持续推动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得到充分认可,成功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22个,在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佳绩、优势明显;研究生冠军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质增效;服务奥运争光、全民健身战略成绩斐然;“使命在肩、奋斗有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与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10月,北京体育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70年来,从中央体育学院到北京体育学院,再到北京体育大学,学校几度更名,但初心不改。70载栉风沐雨,岁月峥嵘,一代代北体人从这里出发,投身建设体育强国的事业。“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先农坛精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校训精神、“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成为我们所有北体人共享的精神财富。作为建校70周年之际毕业的学生,希望大家传承、弘扬北体大的优良传统,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继续勇毅前行。
——希望大家弘扬体育报国的传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秉承深厚的红色基因,北体人始终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最高追求。历届毕业生、无数北体人活跃在体育强国建设的主战场,服务在体育、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在为国争光的赛场内外,在全民健身的实践之中,肩负国家使命,闪耀北体之光。我们看到,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又有509名同学选择到基层工作,47名同学选择到新疆、西藏工作,34名同学报名参军入伍。新的人生旅程即将开启,希望大家心怀国之大者,传承红色基因,把学到的专业本领运用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融入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争做新时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希望大家弘扬团结协作的传统,甘于奉献,行稳致远。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创造未来。在刚刚结束的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4×100米接力赛小组赛中,北体队员在交接棒失误、摔倒受伤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密切配合,逆风翻盘,生动诠释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团体才能汇聚成磅礴的力量,这是人生的哲理,也是成功的秘诀,是体育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发。“独行快,众行远”,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协作本领、汇聚发展合力,跳出“小我”之私、成就“大我”之果、追求“无我”之境,收获行稳致远的人生。
——希望大家弘扬追求卓越的传统,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卓越并非特指一个静态的目标。相对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相对于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让平凡伟大。昨日,北京体育大学男篮结束了CUBAL的征程,一支籍籍无名的平民球队,从全国32强的败者组一路逆袭,以不败战绩进入全国八强、继而进入四强,最后,惜败老牌冠军,以一场大胜收获了季军。这段时间,北体男篮引发热议,更激发了追求卓越的北体人的强烈共鸣。面对成绩不自满,身处逆境不气馁,我命由我不由天。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作为境遇特殊的一届毕业生,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大家拒绝躺平、没有抱怨,在困境中奋发,在磨砺中成长。没有人天生勇敢,只是在生活里百炼成钢。对于强者,沿途障碍物就是前进的踏脚石,崖壁上的凹凸不平都是攀援上升的支点。一切经历均有价值,正如哲人所说:“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愿你们勇猛精进,不断超越。
——希望大家弘扬校训精神,文体兼修、知行并进。青年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观,生动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类发展演化中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协调统一,勾画了社会文明进程中的完美人格。在以创新为驱动的知识社会中,不断学习、提高是决定工作质量、进步速度、发展高度的关键。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希望你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保持爱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时刻筑牢知识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还要面向实践、面向生活,读好社会之书、人生之书,学用贯通,知行合一。同时,作为一名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当然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行、本职、本色,要以大学教育为新起点,践行“终身体育”的理念,塑造身心俱健的完全人格,担负起体育实践者、教育者、传播者的使命和责任。
同学们,离别在即,往事历历。在校数年,既有喜悦,也有伤感;既有收获,也有遗憾;经历了困顿和无奈,也见证了奋斗和荣光。这些天,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学校、对老师的感谢。在这里,我也要说,同学们,北体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几年前选择了北体,谢谢你们几年来与学校风雨同舟,谢谢大家和我们一起度过特殊岁月、美好时光,谢谢你们给学校赢得的荣誉、作出的贡献。今天,在你们即将步入社会之际,衷心祝愿全体2023届毕业生,弘扬70年北体铸就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召唤,在新的人生旅程中,无忧无惧、奋发有为,不断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为国家贡献新力量,为北体增添新荣光!
最后,引用同学们创作、演唱的毕业歌曲中的几句歌词,回赠大家:“那努力未改变,梦想终将实现;前方路若遥远,回头看看从前;当一切违愿,抬头看看蓝天;天空没有极限,你的未来无边,破茧的你们会飞向更蔚蓝的明天。”无论大家飞得多高、走得多远,北体大都是你们腾飞的起点、栖息的港湾、永远的家园!
祝大家毕业快乐!
以青春之光,点亮奋进之路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 郭广生
即将挥手告别、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之际,作为校长,还有几句嘱托送给即将远行的你们,与你们共勉。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心灵深处。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要学会在“自找苦吃”中收获“甘甜”。要学会扬互利共赢之帆、把团结合作之舵。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日夏至,我们在盛夏的起点上、在最长的白昼里,与美好不期而遇,向阳而立、无限生机,挥别过去、欣然向前,正如你们用过去的两年、三年、四年共同谱写着盛夏里毕业的华章和新征程的序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央民族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京泽书记,代表全校两万多名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3085名本科生、2315名硕士研究生、184名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向一路陪伴你们成长、默默奉献的父母和师长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它是一个时代接替一个时代、一代人接替一代人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今天,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生,你们交上了圆满的答卷。作为校长,我为你们比心!为你们点赞!
因为你们,与困难磨砺正面交锋!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你们的校园生活节奏跌宕起伏,在居家、返校模式之间相互调整,在测核酸、上网课、报数据之间来回切换。你们不厌其烦地排着核酸检测的长龙,承受着校园封控、楼栋封控、隔离点封控带来的不便。虽然偶尔会抱怨,也不乏吐槽,但更多的是服从大局、守望相助。你们中很多人成为了校园历史上第一批“云课堂”“云面试”“云复试”“云班会”“云开题”“云答辩”“云签约”的学子,云端的会面隔不断你们师生之间的温情、阻不了你们对学校的向往、挡不住你们停课不停学的坚守。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自告奋勇、争当志愿者,义无反顾投身社区抗疫、学术抗疫、心理抗疫的第一线,展现了民大学子的坚韧顽强和“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的豪迈气魄!你们面对困难、勇敢无私的样子真的很“美”,学校为你们致敬!
因为你们,与国家进步同向同行!在民大求学的时光里,你们亲历了共和国70年华诞的光荣与梦想;感受了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和磅礴气势;聆听了党的二十大吹响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当你们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的天安门广场高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当你们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手把手传递,当你们把《家园》从大礼堂一路带到了总台央视春晚的亿万观众面前,当你们奔走在田野和山间、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当你们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赛事的红色赛道上,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的内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有活力的项目……你们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昂扬精神风貌。你们爱国如家、赤心报国的行动真的很“飒”,学校为你们骄傲!
因为你们,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回望这几年,民大也在和你们一同奋进:我们坚守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央民族学院开学”被光荣写入党的百年大事记并入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隆重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为新时代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我们集众智、聚众力,圆满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并顺利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攻坚克难,历经18年奋战,凝聚几代民大人心血的丰台校区,终由蓝图变为现实;建设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即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招生办学,“一校三址”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我们主动作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示范性的成果、项目和平台,学校成功入选中央统战部等四部委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而且在第一期的评审中荣获第一名,学校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历史突破。我们有幸成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奉献者,学校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身为民大人的你、我共同完成的。
你们和民大一起向前奔跑的姿态真的很“酷”,学校为你们比心!
因为你们,以踔厉奋发绘就青春画卷!回望这几年,在这段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求学时光里,你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书写青春的答卷、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你们当中,有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的科研之星,有学习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的国奖获得者,有在国内外创新创业大赛上折桂的佼佼者,有毅然选择赴西部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的奋斗者……你们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屡获佳绩,308人被录取为中央和地方选调生,入选比例居于“双一流”高校前列,851人顺利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66篇硕士学位论文和8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优秀学位论文。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你们在日复一日的拼搏奋斗中对梦想的坚守。每条路都在你们的脚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你们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气质真的很“牛”,学校为你们点赞!
亲爱的同学们,千言万语道不尽学校对你们“爱爱爱不完”的心情,你们留下的民大声音、民大瞬间、民大故事,我们会倍加珍藏。你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取得了喜人成绩,你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即将挥手告别、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之际,作为校长,还有几句嘱托送给即将远行的你们,与你们共勉。
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心灵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核心和血缘纽带。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的职责。人的功业有大小,成就有高低,凡是爱国者定被后人所敬重。正是无数平凡英雄的爱国情怀、爱国斗志,汇聚成了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只有当青春同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加宽广,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更要继承发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磅礴力量,让爱国主义的常青树结出个人成功的硕果。
同学们,今后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哪种职业,你们都要心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同维护好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守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是民族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央民大是一所汇聚着56个民族师生的大学,有着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传统,展现了新时代各族青年手足相亲、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已向国家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鲜亮底色。
同学们,作为民大学子,你们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先行者,发扬“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栋梁之材!
要学会在“自找苦吃”中收获“甘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在新的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弘扬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克服一切不思进取、耽于安逸、躺平的消极思想,以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引领时代、敢于创造世界奇迹的豪迈,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用实际行动续写中国青年运动的奋斗华章。从喊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铮铮誓言的18岁戍边战士陈祥榕,到初试锋芒,为国争光的奥运小将全红婵,再到疫情期间“守护了花好月圆人团圆”的“00后”医专学生志愿者们;从平均年龄36岁的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到平均年龄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再到平均年龄30岁的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将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相连、把人生价值同民族命运相连,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用朝气与汗水谱写出了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同学们,追梦路上,从来没有轻松抵达的彼岸,也没有唾手可得的果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你们要经得住青年时期的摔打、挫折、考验,要在“自找苦吃”的过程中迎难而上、求实求新,必将收获成功,收获喜悦,收获甘甜!
要学会扬互利共赢之帆、把团结合作之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加强团结协作是唯一出路。在复杂而多元的现代社会里,通过共同努力和互相支持,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经历,需要从这些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发掘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例如,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工作岗位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我想,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技术升级带来的变革与冲击,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推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
同学们,成功属于那些懂得吸收前人经验、善于借鉴他人优点、并且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的人。希望走出校园以后,你们坚持做敢于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收获团结协作带来的团队化干事创业的爆表能量!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生逢盛世,乃我们之幸;于盛世中奋斗,乃我们之责。你们是学校的骄傲,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未来属于你们,希望寄予你们!从此刻开始,请带上盛夏的热情和勇气去开启下一站的旅程、继续书写你们精彩的人生吧!
母校坚信,你们一定能行!母校祝愿,你们前程似锦,皆得所愿!请你们记住:无论走多远、离开多久,中关村南大街27号和魏各庄路27号永远都是你们精神的港湾、共有的家园。记得带上你们的家人、朋友,常“回家”看看!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快乐,期待再会。
谢谢大家!
踔厉奋发启新程,勇毅前行向未来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郭建华
在你们重整行囊再次出发之际,我想再叮嘱几句,愿你们走得更稳、更远、更无悔。
第一,希望你们立大志,努力做胸怀家国的奋斗者。
第二,希望你们明大德,努力做崇德修身的坚守者。
第三,希望你们成大才,努力做追求卓越的开拓者。
第四,希望你们担大任,努力做民族复兴的圆梦者。
各位2023届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又到凤凰花开季,又到毕业远行时。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毕业生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向一直以来潜心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是父亲节,大家要向给予你们无限温暖和力量的家长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你们是很特殊的一届,大家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因为疫情大家生活节奏被打乱,身心健康面临更多风险,教与学的质和量受到了挑战。但这段特殊经历也蕴含着价值:
你们在艰难的疫情大考中勤学不辍、律己修身,高水平成果显著增长,SCI/SSCI收录论文471篇(去年225篇),EI收录论文76篇(去年31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91篇(去年155篇);6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本科生19人、研究生49人);207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本科生150人、研究生57人);308人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本科生177人、研究生131人)。
你们以赛促学,斩获佳绩。在“挑战杯”“华为杯”、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高级别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你们当中有2475人次在1092项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得奖项(本科生2361人次927项,研究生114人次165项)。
你们以昂扬的面貌、饱满的热情、奋进的姿态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活动,在盛装的国家体育场精彩亮相,圆满完成大型情景史诗演出任务。你们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对外展现了阳光自信、奋发有为的青春力量。
你们目标远大、未来可期,截至2023年6月15日,有1079名(含116名二学位)同学即将进入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继续学习深造。本科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30.42%(同比增长0.44%)。
你们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后生”,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后浪”,一路走来,你们成长了、收获了,没有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学校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你们自豪!
同学们,在你们收获成长的这些年,学校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敢担大任、勇攀高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蹄疾步稳。这几年,学校被确认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学校新增获批系统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理、工、经、管学科博士点的全面突破;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已进入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又取得显著进步,工商管理等学科也取得突出成绩。这些你们既是见证者和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你们重整行囊再次出发之际,我想再叮嘱几句,愿你们走得更稳、更远、更无悔。
第一,希望你们立大志,努力做胸怀家国的奋斗者。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学们,你们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度重合。能够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你们何其幸运。我特别欣赏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的一首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希望同学们以远大志向指引人生方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就能够追求到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希望你们明大德,努力做崇德修身的坚守者。“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成才,立德为先,立德修身不是空洞的口号,要体现在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同学们,人的一生必将伴随着困难、挫折、挑战、诱惑,对于强者而言,这是一种历练,人的潜能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才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和释放,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把住底线,正确认识、客观分析困难、挫折与挑战,把经历的一切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转化为真正的财富。
第三,希望你们成大才,努力做追求卓越的开拓者。同学们,青春是人生之春,也是创新之源。你们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毕业后仍有很多同学准备继续深造,这将是你们的科研黄金期,希望大家勇攀学术高峰,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攻读博士的同学们,希望你们珍惜读博的宝贵机会,勇于挑战学术前沿,敢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成长为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攻读硕士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加深对于专业的学习和热爱,能够提出并善于解决真问题,潜心钻研、知行合一,成长为引领专业发展的时代精英。
第四,希望你们担大任,努力做民族复兴的圆梦者。新冠疫情加剧了全球格局的改变与冲突,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大家要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努力思考在这个“巨变”面前,我们承载了怎样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适应未来。无论你们选择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够保持求知的渴望、创新的激情,找准自己所学与国家亟需的结合点,在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上不断突破,在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域不断发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光发热,在未来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现新一代北工商学子的风采!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即将会有一个新的称谓:北工商校友,你们的足迹将永远珍藏在母校的记忆里,你们的荣辱将永远与母校紧密相连。母校会永远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这一方土地将永远是你们最可依靠的港湾和最坚强的后盾。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展翅高飞的同时,能常回来看看。祝愿所有的毕业生都能有一番成功的事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自己无愧的人生。
放隼高飞天地阔,人生出彩会有时。祝愿同学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校长的毕业寄语里
有祝福、有叮嘱、有期盼
这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
也将成为毕业生前行路上的一盏灯
温暖,有力量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