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突发疾病或伤害,学校应立即救护,妥善处理;遇学生欺凌,学校应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及时负责受理、转介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诉求……26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条例将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5月26日《北京晚报》)
再过几天就是今年六一儿童节,上述条例审议通过和实施,也是送给孩子们的重要礼物。因为健全的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基础。虽然国家层面上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部分条款是原则性规定,还需要各地因地制宜进行细化,所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离不开地方立法。上述条例在防治校园欺凌、报告未成年人被侵害等方面,都不乏亮点。
其中规定,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将为首都未成年人群撑起一把“保护伞”。其实,北京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在2021年就正式开通了,主要受理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心理疏导、情绪抚慰等服务,个案帮扶与转介服务,未成年人生活困难求助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线索等等。但之前未明确写入法规。
新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北京不但依托12345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而且此次写入条例。这意味着该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将成为“法定热线”,专门用于解决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不仅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维权热线”,也是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导向热线”。
从一些地方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实践效果看,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广东为例,2020年2月设立“护童之声”困境儿童服务热线,2021年9月整体并入广东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截至2023年1月1日,该热线累计服务12.22万人次,跟进处置个案3450例,及时帮助解决了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遇困未成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北京也是如此。
由于12345早已是广为人知的市民服务热线,北京依托12345建立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就能方便市民记住和使用,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家长,或是其他方面,都可以通过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寻求帮助。这不但显著提升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效率和精准度,也为有关方面预防“伤娃事故”发生提供了问题线索,从而可构筑更安全的护童环境。
不过,这种热线究竟应该“热”起来,还是应当“冷”下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然任何服务公众的热线,只有“热”起来才有价值,即热线服务人次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才能说明其价值越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热线越“冷”,即求助者越少,或说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越好——即未成年人受伤害越少,反映出未成年人保护在进步。
笔者以为,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应当该“热”的时候“热”,该“冷”的时候“冷”。也就是说,如果未成年人成长中存在问题较多,热线就应该“热”起来。当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越来越好,该热线逐渐变“冷”就很正常。由此而言,该热线的“热”与“冷”,也是观察或者衡量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好与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是该热线存在的另一价值。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