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5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完成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测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记者了解到,2021年9月,教育部启动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按照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的安排,2023年监测德育、科学、劳动三个学科。今年,本市共有321所中小学(小学193所、初中128所)、9630余名学生、321名校长和4298名学科教师参加了三个学科及领域的测试与问卷。与以往相比,今年的监测工作在测试载体上,进行了电子化的探索,首次采用在线填答的方式;在测试对象上,增加对区教育管理者的测试,使监测工作更加客观全面。市、区、校三级立足监测实施主要任务和工作环节周密组织,通过加强统筹,细化流程,规范管理,圆满完成了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测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5月24日一早,记者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视导检查现场看到,市区教委领导和专家组成员详细检查了学校保密室及监测工具存放、测试场所设置、监测人员配备等情况和相关流程环节,确保测试工作严格规范、平稳有序。校长吴伟东介绍,被抽中作为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后,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具体流程,开展专题培训,确保监测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引导参加监测的师生提高认识,如实填答。吴伟东表示,监测结果反馈后,学校将认真分析研究,积极改进教育教学,并有效引导家长、师生进一步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正确教育质量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全覆盖开展监测工作,把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作为落实“双减”一号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和抓手,构建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了一支“本领强、业务精”的监测队伍、建立了国家、市、区三级案例评选机制,连续多年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同时,北京市、区深入探索监测结果运用的路径和模式,积极构建多元化结果运用工作体系,有效打通监测工作“最后一公里”。在市级层面,每年收到监测报告后,及时组织专门力量针对监测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邀请监测中心专家对监测结果进行解读,督促和指导各区做好结果运用与整改工作;针对难度和堵点,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例如,针对近年来监测结果反映突出的学生近视、肥胖等问题,2021年印发《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引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目标。
在区级层面,海淀区探索形成了“深入分析—明确举措—行动实践—监测评估”四阶段方法,充分发挥监测结果的方向指引作用,成立监测结果应用整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海淀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两年分类跟踪服务60余所学校,促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顺义区以艺术教育实验区为依托,以落实课程标准为抓手,以各项艺术教育展演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美育投入,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美育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兴区聚焦体育课质量、课外锻炼重视不足、师资水平亟待提升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强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管理,积极倡导“教师全员体育育人”和“学生全员主动锻炼”理念,不断改进体育课堂教学,以体育课堂教学实效为抓手,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提到,近年来北京市通过严格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强化监测结果运用,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设,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自信心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持续保持前列,学生参加PISA测试取得优异成绩,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下一步,北京市将一如既往做好国测工作,充分发挥监测服务改进、引领提升作用,促进首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