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从耳边吹过,行走在冰面上,我感觉自己像是飞了起来。”在国家速滑馆体验到“最快的冰”之后,10岁的学生臧桐羽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黑色的头盔下,她的双眸盯向“冰丝带”的冰面,眼神中透露出了一丝惊讶。“这绝对是我滑过的最快的冰。”她说。
5月6日,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把学校的综合实践课“搬进”了国家速滑馆。来自学校三年级和五年级的700余名学生走进这座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通过聆听场馆建造原理、观看奥运文化展、学习滑冰知识、亲身上冰体验等方式了解奥运历史,感悟北京冬奥精神。
上午9时,参加综合实践课的学生跟随老师来到“冰丝带”,随后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批开启今天的实践课。整堂课分为两个环节,包括深度了解奥运文化和体验“最快的冰”。
自去年7月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冰丝带”内这块诞生了多项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的“最快的冰”便展现出独特吸引力,不少游客慕名到此打卡。一时间,能亲身体验一把“最快的冰”成为不少游客的愿望。借助此次综合实践课,五年级学生臧桐羽便实现了在“冰丝带”的初体验。
走进“冰丝带”在场地中心区,五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齐列队,这堂上冰体验课从认识和使用滑冰护具开始。同学们先是了解不同护具的作用,然后佩戴整齐并穿上冰鞋,在滑冰指导员的带领下,正式上冰体验。
冰面上,同学们被分成几人一组,先是学习基础站立和滑行动作,然后向前滑行,从冰面内道缓慢前移至外侧道,重心不稳的同学在滑冰助手的协助下前进。“冰丝带”仿佛变成青少年冰嬉乐园,每名学生都在感受滑冰乐趣。
“场馆真的好大。”臧桐羽描述着对“冰丝带”的第一印象,“这里的座椅是彩色的,置身场馆中,有在童话中的感觉,感觉我的心情变得很好。”
五年级学生李承霖说,在这里滑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滑冰技术一般,但我大胆地去尝试了。通过今天的滑冰体验自己也学到很多,最重要的是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提升自我。”
“看,这里好多种‘冰墩墩’。”“我有这种软壳的,还有这个彩色的。”五年级学生正在体验“最快的冰”,这边,三年级的学生则开启奥运文化体验。他们沿着场馆首层外侧通道,参观了奥林匹克徽章展、历届奥运会会徽、海报和火炬展以及冬奥公共艺术作品展示。讲解员结合一件件实物,为同学们讲述奥运历史、场馆建设等有趣的故事,普及奥运文化知识。
三年级学生陈卿玥说,“刚刚我学习到了‘冰丝带’这个名字的由来,也看到了历届奥运会的会徽、火炬,感觉特有意思。”
灯市口小学杨春艳副主任介绍,学校把综合实践课“搬进”冬奥场馆,主要目的是希望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奥运文化、体验冬奥运动。学校一直坚持“五育并举”,十分重视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后冬奥时代,我们学校没有停止奥林匹克教育脚步,以后会继续坚持下去。”
从“最快的冰”到“大众的冰”,国家速滑馆正进一步让场馆惠及更广泛的群众。“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之一,有它的建筑结构之美、冰面科技之美、滑冰体验之美等,我们想通过充分发掘场馆价值,让冬奥遗产惠及更多人。我们已与数所学校合作开展主题实践、研学等课程,青少年可以通过实践、研学,在心中埋下一颗奥运的种子,陪伴他们慢慢成长。未来,‘冰丝带’不仅能滑冰,也将是传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场所。”国家速滑馆旅游冰务负责人赵炳陶说。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