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式”刷新减碳纪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7 10:59

市民在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 记者邓伟摄

每到周末,地铁西郊线北京植物园站,早早就人潮涌动,人们开启了一整天的户外踏青、登高远足活动。

“小草是可以吃掉坏空气的哟!”歇脚时,户外爱好者徐彬给四岁的儿子讲绘本《地球发烧了》,“我们都不踩小草,爱护它们好不好?”“好!”儿子奶声奶气的回答引来全家人的笑声。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面对这场生态文明大考,超大城市北京率先锚定“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碳减排、碳中和。2013年北京在全国首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推动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新增“碳收入”,倡导个人骑行共享单车获得绿碳积分。截至2022年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创新上线“个人碳账本”

减碳“看得见”“摸得着”

徐彬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科创企业上班,从家到地铁站大约2公里。以前为了赶时间,这段路她都会选择开车。去年夏天,她无意中在地铁站内看到“北京绿色生活季”宣传海报。扫码、注册,简单几步,一个专属于她的“个人碳账本”开启了。

每个绿色行为的减排量,都被量化到克。骑行共享单车,可以获得每公里250克的减排量;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每次可获得45.72克减排量;物流使用电子面单,可获得5克减排量……这些都会被记录在个人碳账本小程序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

“现在每天我都是骑车去地铁站,这样一次能得到2个积分。攒够积分去兑换共享单车的月卡,还能继续减碳!”从一开始的好奇、有趣,到后来每天参与,徐彬慢慢地养成了很多新习惯:平日里尽量电子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自带杯子购买咖啡,自备袋子去商超购物;周末全家出行,垃圾会分类投放……看似简单的小举动,却可以为绿色生活作出大贡献。

“在碳账本的设计上,我们结合了北京的城市特点,包括了共享单车、外卖、出游、购物消费等等,希望打造一种‘北京模式’,全面记录我们的碳足迹,引领大家更好地践行绿色生活。”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宣传培训部部长武德俊说。

让每一次低碳绿色行为都能被记录、被看见和被肯定,个人碳账本的正向效应不断释放。仅去年绿色生活季活动期间,北京家电卖场销售一二级能效家电累计达到2.94万件,拉动全市绿色消费达1.54亿元。

率先开启碳排放权交易

促使企业全方位转变

早在启动“个人碳账本”10年之前,北京就作为全国7个试点省市之一,率先开启企业法人间的碳排放权交易。交易前,主管部门将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如果A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实际碳排放量低于配额,就可以把“富余”的配额在市场中出售;如果B单位的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就要以市场价格从其他单位购买碳排放配额。

“在碳排放履约中,我们经历了从配额不足到配额盈余的过程。”北京公交集团科技信息部副经理刘宝来介绍,集团在2016年被正式纳入北京市碳排放交易试点范围。入市前三年,集团每年都要额外买配额,低碳转型迫在眉睫。“我们最主要的措施是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通过逐步采用新能源车辆替换老旧车辆,2019年起,公交集团碳排放配额终于有了盈余,出售多余配额大大激发了企业潜力。

十年时间,九个履约期,这双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配额总量是紧平衡的,以前我们去调研的时候,企业会着重表达碳排放减排压力大、配额不足等诸多担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三级调研员李春梅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从思维到行为的全方位转变。“现在一些大型新建厂会做充分的调研和成本分析,在可用的空间里安排上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等节能设备。这样它进入碳市场不仅没有压力,还会获得很多收益。”

2013年开市至今,北京各类碳排放权产品累计成交约1亿吨,成交额超过35亿元,配额线上成交均价大约为每吨68元。“同期津、沪、渝、粤等试点区域,总交易量为5.8亿吨,交易金额152亿元,交易价格为26元。也就是说,北京接近全国碳配额价格的两倍还不止。”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德文说。

2023年2月4日,北京绿色交易所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建成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历史性调整能源结构

能效连续十多年最优

要减排还是要发展?过去这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但北京表现出了独特的前瞻与智慧——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最近十年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拆除违法建设超3亿平方米……与此同时,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优势更加凸显,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四成。

北京能源结构已实现历史性调整,成为全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典范城市,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大幅压减到2021年的130.8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25.2%下降到1.4%;北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超过4万亿元,但能源消费总量仅仅从6564万吨标煤增长到7104万吨标煤,以年均0.88%的较低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4%的经济增长。“北京每产生1万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所使用的能源在全国省级地区里是最少的,能效水平连续十多年都是最优的。”北京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林淦感慨。

目前,北京已经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系统部署了2030年前相关工作任务。“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效率引领、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北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说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比较丰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我们也有条件做一些机制创新,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巩固北京市自己的节能减碳成果,我们还要为国家的‘碳达峰’做贡献。”林淦说。 

现场

“最快的冰”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这儿的冰太好了,我滑起来觉得特别快!”今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周年之际,11岁的小姑娘张骞予刷新自己最好成绩,获得了“冰丝带”速度滑冰赛少年乙组500米女子组第一名。

这场比赛所在的场馆就是有着“最快的冰”之称的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从开始建设到正式比赛,国家速滑馆内这块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在近百年冬奥历史上,它第一次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正常符合冬奥比赛标准的冰场,温差控制在1.5℃以内就可以了,但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的应用,让我们能把温差控制在0.5℃以内,这样的冰面硬度均匀,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马进是国家速滑馆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让他骄傲的是,新技术不仅保证了超一流的冰面质量,还让场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省下200多万度电,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中国核证自愿碳减排量等方式,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

亲历者说

回龙观居民张女士:

骑行减排 通勤锻炼两不误

3月13日上午,市民张女士用手机扫码打开一辆共享单车,进入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在春日暖阳的陪伴下,开启了“动感单车”之旅。

张女士住在回龙观地区,工作单位在离家几公里的上地软件园。几年前,她每天去公司上班,最快的选择只有地铁。“那时候出门稍微晚一小会儿,地铁站里就人山人海,等好几趟还挤不上去。”张女士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尴尬。

而地面公交车由于线路绕行、停靠站点较多,再加上不时出现的道路拥堵,对于需要按时打卡上班的张女士来说,“不管是考虑耗费的时间还是乘坐的舒适度,都不划算”。

其实,从地图上看,从回龙观到西二旗的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理论上驾驶机动车5分钟左右即可抵达。但是,由于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分布有早就建成通车的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京包铁路,机动车的实际行驶路线要复杂得多。

为了解决张女士这样的“通勤族”面临的困境,北京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联合调研,携手合作,从线路选定、方案设计到工程建设一路紧锣密鼓地推进,在2019年5月31日开通了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该专用路全长6.5公里,按照15公里/时的限速要求,20分钟左右就可以骑完全程。因为用时最短、出行费用最低,成为最便捷、性价比最高的出行选择。据了解,目前这条“自行车高速路”的日均通行量达到了4000-8000人次。

“这条自行车路的沿线有服务区,临时停车休息很方便。我以前去健身房,很喜欢动感单车燃烧卡路里,现在上下班的路上就可以健身,可以说是通勤、锻炼两不误。”张女士说。

研究数据显示,作为一种零碳交通方式,与驾驶小汽车出行相比,每位骑行人每公里大约可以减少0.17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多一名小汽车使用者选择自行车出行,每年便能减少1吨左右的碳排量。可以说,每一位骑行参与者,都从个体的角度实现了“碳中和”目标,为环境保护间接做出了贡献。

这条自行车专用路的东拓南展工程正有序推进,向东延伸至天通苑地区,预计今年6月竣工;向南延伸至西直门交通枢纽,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实现贯通。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2024年度北京市乡村振兴“十大事件”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7
北京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这样查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0
北京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9
秋冬季空气污染为何频发?本轮污染又将如何发展?专家解读来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老牌炼化基地绿色发展,北京氢能供应一半来自这里北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6
北京:今年前7月,优良天同比增加7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2
北京:到2035年美丽北京率先基本建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1
北京:到2035年实现美丽蓝天常在,PM2.5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