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种大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承担起扩种大豆的生产责任。要加快好政策落地落实,确保好政策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农民种豆信心,确保今年大豆油料扩种取得新成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今年大豆生产能否稳定,大豆产量能否再创新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日前国家出台稳定今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措施,从补贴、保险、收储等方面全面发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农民种豆有钱赚、主产区抓豆不吃亏,确保大豆种得好、卖得俏,促进大豆种储销良性循环,才能确保今年大豆扩种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我国大豆自给率低,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短板。去年国家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行动,大豆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自给率增加3.4个百分点,但目前大豆自给率只有18%左右,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力扩种大豆油料。然而,继续扩种大豆还面临着大豆单产低、种豆比较效益低、产销衔接不顺畅等较大困难和挑战,国家必须采取超常超强措施,紧盯多个环节、运用多种工具,统筹解决。
扩种大豆要确保种豆农户取得合理收益、主产区抓豆不吃亏。针对大豆种植效益低于玉米的问题,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东北四省区合理确定玉米大豆补贴标准,调高大豆补贴标准,着力加大对高油高产大豆的支持,稳定东北大豆生产。加大大豆金融信贷支持,支持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县扩大覆盖面,帮助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对主产区辅之以利,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引导大豆主产区发展大豆生产,持续巩固和扩大稳粮扩豆成效。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支持大豆主产区建设大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进一步推动延伸和拓展大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促进经营增效。
扩种大豆要从扩面积和提单产两方面着力。从扩面积看,在东北地区扩大耕地轮作实施面积,支持开展粮豆轮作,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鼓励地方探索发展幼龄果树、高粱等作物套种大豆种植模式。从提单产看,启动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对906个大豆生产县形成“一县一策”的综合性提单产解决方案,聚焦100个重点县整建制推进。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承担大豆生产,发展大豆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大豆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扩种大豆还要解决好大豆增产后的销路问题,确保大豆产得好、卖得俏。大豆产销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是产销分离,全国80%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和沿长江流域一带,黑龙江、内蒙古等主产区产能相对较少,大豆从产区到销区运距长、国产大豆含油率偏低、采购交易成本高,压榨企业收购国产大豆的积极性较低。做好大豆产销衔接,中储粮、中粮等国有大型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国产大豆,极大提高了农民卖豆积极性,增强了农民扩种大豆信心。
扩种大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不仅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承担起扩种大豆的生产责任。要压紧压实地方责任,明确2023年大豆生产目标,并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督促地方党政一把手千方百计扩面积、提单产,确保完成今年大豆生产目标任务。
政策虽好,关键在落实。国家出台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好政策,如果只是架在云端,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一定要加快好政策落地落实,确保好政策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农民种豆信心,确保今年大豆油料扩种取得新成效。
文/刘慧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