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本市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在过去的2022年,本市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去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实现新时代十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1,连续多年持续改善。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本市将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让更多百姓“出门见绿”,享受生态福利。
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6天
关于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实现新时代十年持续改善,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中最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下降到54、23、3微克/立方米,多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6天,同比基本持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近八成;重污染日3天,较上年减少5天。各区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范围为26-33微克/立方米。
关于水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到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37个国家考核断面中,优良水体断面占75.7%,动态消除劣V类断面。
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不超26亿立方米
关于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以及区域协同减排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年度目标。
其中,通过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本市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能源低碳化取得成效,外调绿电大幅提升至24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2%以上。修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近34亿元。积极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一期建设。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同比下降3%以上,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出台节水条例,全年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26亿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与配置量超12亿立方米。推动节能技术改造,36个项目获得市级节能技术改造奖励,年节能量1.6万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3%左右和1%左右,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印发实施“十四五”低碳试点工作方案,支持首批评选的12个先进低碳技术项目;密云区、通州区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
216个问题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
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去年本市污染防治攻坚更加深入。报告指出,本市深化“一微克”行动,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持续开展VOCs走航、遥感、高密度监测,建立“监测-通报-溯源-整改-提升”精细治理长效机制。组织6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夏季错峰装卸油和夜间加油优惠措施,夜间加油比例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开展氮氧化物(NOx)减排行动,制定新一轮支持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政策,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1万余台。加强扬尘精细化管理,规模以上工程视频监管全覆盖,1.8万条城市道路实行清扫保洁分级管理,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超过50万亩,完成约7600公顷地块揭网见绿。全市降尘量降至3.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2.2%。
通过加强“三水统筹”,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水资源保护,持续开展水源地调查评估、联动执法检查,密云水库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典型案例;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7年回升,累计回升10.11米。深化水环境治理,全市216个问题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第三个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建设城乡污水收集管线936公里,完成312个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7%。持续开展“清管行动”,累计清掏污染物7.5万余方,有效降低汛期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强化水生态保护,出台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空间管控工作的意见,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约55%的河流水生态综合评价达到优良水平。
今年将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
展望2023年,本市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都。包括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同时,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一微克”行动,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聚焦共同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深度治理减排。加强“三水统筹”,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巩固消除劣V类水体、黑臭水体的工作成效,深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强化地表、地下协同保护,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
为不断提升首都生态品质,今年本市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开展GEP核算,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生态廊道、自然岸线等恢复建设,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深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应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