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突然地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和心跳。而大部分的猝死都是心脏原因导致的。平日里一些不注意的生活习惯,一两次可能没什么,但随着一点点积累,就会不断向最危险的一刻靠近。
心脏最怕的“8件事”
1. 吃得太撑
过度饱食很伤“心”!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
而在消化食物时,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显得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2. 压力太大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研究发现,平时精神压力大,或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合并心理问题的心脏病患者相对没有心理问题的预后也较差。其机制可能与精神压力增加能够引起心律失常、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相关。
3. 睡得太晚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马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持续熬夜的确是一些人猝死的诱因。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死于突发心脏病。短期睡眠剥夺就足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规则。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先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朱莹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曾介绍:“加班、熬夜,压力剧增,会使得动脉应急性的完全堵塞,可能一下子从原来的50%堵到85%,甚至更严重就一下子完全闭塞,那就会发生心肌梗死了。”
4. 剧烈运动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执行主任张雅君2021年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介绍,一般运动时,心脏输出血量比静止时增加10倍,而剧烈运动令心脏输血量更大,大大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冠状动脉难以充分供血,就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一些白领平时运动少,心脏贮备能力低,如果偶尔超负荷运动,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时剧增,就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如果再有某种隐性的心脏病,那就更危险了。
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中等程度疲惫,说话费力、断断续续时,说明运动强度过大,要减轻运动强度,或者休息,以确保安全。
5. 久坐不动
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6. 排便太用力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可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7. 睡觉打呼噜
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睡觉时“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还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8. 晨起太着急
王立祥教授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这就是专家广泛认同的“魔鬼时刻”。晨起应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这些警告信号要留心
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生银鹏飞2013年在《心脏猝死也有交通灯》一文中介绍,猝死发生前,心脏会给人体发出警示的红灯,也就是发作前的征兆。心肌梗死发生前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主要表现为三个先兆:
异常先兆一: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吞咽费劲,有的人会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
异常先兆二: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
异常先兆三:突然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
此外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最后,这些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但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所以出现胸部不适、隐痛、疲劳感觉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来源:健康时报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