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搞建设,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增长极如何协同拼出新高度?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在全国加快培育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三大经济增长极发挥各自产业发达优势、教育优势和科技优势,协同人才培育和流动,利用数字网络建立起跨区域的人才交流机制和平台,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沿海经济布局。
在施卫东看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扛牢责任担当,稳固推进经济量质齐升,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国内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加强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施卫东说,只有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上互通有无,才能充分发挥三大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发达的特点,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园区的人才联动和信息共享,让人才能够更好地对接各地企业需求。
在此前调研中,施卫东发现,目前三大增长极的各个城市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人才激励计划,这些人才计划通过配套人才绿卡、落户奖励、安家补助、项目奖励等措施,加速了外部人才引进。
“三大增长极都位于沿海,各地区人才的经验、技能、优势互补较为明显,应当在更大范围内搭建人才交流的平台。”施卫东认为,可以将这些人才计划打通起来,对人才执业资格进行跨地认定或评定制定明确标准,形成资格认证、考试互免等特殊的执业资质衔接机制。
施卫东表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应围绕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的未来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层次建立人才梯队机制,并寻找每一个层次的世界领先人才,将他们纳入到人才储备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记者 李娜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