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2月14日至17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安徽省和河南省督导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
胡春华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完成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耕春管,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13日正式对外公布。
胡春华赴地方督导正是在“一号文件”公布次日。
两个重点值得关注。
稳产保供
首先,粮食稳产保供。
从新华社、央视的报道来看,近五年,胡春华都会赴地方就春季农业生产相关工作进行督导。与往年相比,今年胡春华赴地方督导的时间比较早。
2022年和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
但对比来看,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种措辞的变化在强调稳产保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还体现出了一种紧迫性。
先从国际环境来看。
今年的“一号文件”开篇即说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再看国内产能情况。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粮食产能已经连续8年没有新的“千亿斤”级别的提升。与此同时,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2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说,“迈上新台阶”就意味着要努力推动粮食产能达1.4万亿斤以上。
现在,春耕即将从南到北大面积展开。
胡春华在督导中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确保春耕生产的资金落实到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做好备种育秧,加快农资投放,加强农机检修调配和机手培训,组织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扎实做好春耕各项准备。要统筹抓好设施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等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
冬小麦
第二,安徽、河南。
据新华社报道,胡春华先后来到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和河南省周口市、商丘市,实地察看小麦苗情长势和田管工作,详细了解农资供应、农技农机服务、气象服务和蔬菜、畜禽生产等情况。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其中小麦产量占到90%以上。安徽、河南两个省的冬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了40%。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经历了多个关口。夏粮播种时经历了罕见的秋雨秋汛,三分之一冬小麦晚播,农业农村部当时的调度显示,冬前的苗情是历史上最差的。
今年,我国冬小麦面积在3.3亿亩以上,农业农村部农情目前调度表明,长势好于上年。
现在,江淮地区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苗情长势向好,江苏、安徽、湖北一二类苗比例82.1%,比冬前提高5.3个百分点;西南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长势与上年相当。
再有半个月,北方地区冬小麦将开始大面积返青。
进入返青期,小麦苗从黄绿色变成绿色,这是弱苗转壮苗的关键阶段。春管管得好,丰产才有希望。
胡春华在督导中指出,抓好春季田管对夺取夏粮丰收至关重要,目前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但苗情分化、旺弱并存。
要分类落实控旺促弱田管措施,有力保障春灌水源和农资供应,精心组织技术指导服务,认真做好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准备,夯实稳产增产基础。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安徽和河南两省都已在今年粮食生产方面做出了承诺:
2022年12月29日,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多种粮、种好粮,为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安徽粮”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2月13日,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当天,河南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河南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资料 | 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