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麻风防治工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历经7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取得了消除麻风危害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策略,现代麻风防治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控制传染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砜类药物来源和生产能力等限制,我国确立了“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1950年,原卫生部要求各地根据麻风流行情况筹设麻风院(村),开展麻风治疗。1953年,在“全国麻风防治座谈会”上提出“防治结合”办法。1957年,《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发布,确立“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提出“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步骤和做法。通过建立覆盖流行区的麻风院(村),隔离治疗的防治策略得以确立并长期执行。
该阶段通过确定防治方针、防治政策和措施,设立专业防治机构并建立专业防治队伍,开展大规模疫情调查和集中免费治疗(氨苯砜单疗为主),共治愈麻风患者30余万人,麻风的传染和流行获得明显控制。
基本消灭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麻风防治技术特别是联合化疗药物的推广应用,我国麻风防治策略也随之调整。1981年,原卫生部在“第二次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上对麻风防治策略进行调整,改变建设麻风院(村)收容隔离麻风患者的做法,推广联合化疗(MDT)和居家治疗,提出“20世纪末在我国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1987年,原卫生部在“第三次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国麻风防治工作四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单用一种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住院隔离转变为院外社会防治;由单纯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由专业队伍孤军作战转变为动员社会力量协同作战”。
该阶段通过制定消灭麻风的目标,推广联合化疗,强化防治措施,至20世纪末,我国实现以国家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消除危害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麻风处于低流行阶段,麻风新发及现症患者大幅减少。持续推动综合防治措施,同时重点解决麻风畸残和歧视等问题,我国进入消除麻风危害新时代。2004年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麻风防治项目开始实施。2007年,我国政府投入2.2亿元对麻风院(村)实施改造和建设。2011年,原卫生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2012年,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强调队伍建设以及按地区分类设立麻风定点医疗机构。2016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中国将加大投入力度和保障措施,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麻风学进步和创新,促进消灭麻风目标早日在中国实现”。
目前中国麻风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现行麻风防治策略主要立足于开展主动监测,依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早发现、早诊断和精准治疗患者。充分使用数字化移动平台等技术强化早期发现,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进行快速精准诊断,治疗前开展不良反应风险预警,加大耐药监测力度,对高危人群开展药物预防性干预等措施。同时,仍需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治愈者回归社会,营造全社会关爱麻风患者的良好氛围。
来源:国家疾控局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