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五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成功在线举办。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届论坛以“疫后‘一带一路’旅游开放与合作”为主题,共同探讨了疫情之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产业开放与合作的策略。本届论坛由东盟经济、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中亚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北京旅游学会、学术志支持。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匈牙利、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伊朗、印度、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19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计金标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中国为世界国家提供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旅游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路径,是加强各国人员交流与了解、巩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始终发挥自身专业和学术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秘书长李宝春致辞指出,旅游产业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幸福工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自2012年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搭建国际旅游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同时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李宝春认为,为共促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重塑城市旅游发展新理念,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二是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推进旅游业创新合作新高度;三是依托联合会平台优势,提供全方位、系统性、多样化的会员服务。
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校长舒客瑞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认为要大力提倡教育的交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造福,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便利。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赛甫鼎•艾拜教授致辞,指出文化旅游产业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事业中,发挥着天然的润滑剂和升华剂的作用,旅游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李豫凯教授表示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应借助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培育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王俞博士、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董良泉博士分别主持了“疫后‘一带一路’旅游开放与合作”论坛。
来自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管理研究生院副教授艾哈迈德•拉斯米•阿尔巴特博士、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高级专家、原匈牙利奥委会国际部部长拉兹罗、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张环宙教授、蒙古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亚丛教授、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副校长邹统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吴殿廷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教授、赞比亚大学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刘昭、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教授、伊朗马赞达兰大学旅游管理部助理教授马哈茂德•哈桑普尔博士、广州大学旅游学院郑春晖副教授、印度尼赫鲁大学桑杰•库马尔•潘迪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王兴斌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四处负责人马庆斌教授级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吴丽云副教授、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博扬•拉里克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张耀军教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研究所黑客•霍西莫夫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第五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的成功举办,对疫后“一带一路”旅游开放与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分享了实践经验,对疫后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