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全球三年的新冠疫情并未结束,但又出现了新的危机。近日霍乱疫情在世界多国卷土重来,海地、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国疫情严峻。当地时间12月16日,世卫组织官员警告称,目前的霍乱疫情“前所未有”,“规模更大、更致命”,更让人担心的是,世卫的疫苗库存已所剩无几。
约30国“中招”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已有大约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霍乱疫情,比往年多出三分之一。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海地、也门、黎巴嫩等。
世卫组织霍乱和流行性腹泻病小组负责人菲利普·巴尔博扎说:“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疫苗了。越来越多国家持续提出需求,这种情况极具挑战性。”按他的说法,生产出的疫苗都已被分配。
通常情况下,世卫组织参与管理的疫苗供应国际协调小组每年大约可分配3600万剂霍乱疫苗。由于疫苗紧缺,世卫组织今年10月暂时修改霍乱疫苗接种建议,由先前推荐接种两剂改为仅接种一剂,以扩大疫苗覆盖范围。
历史上,霍乱在大约50个国家和地区地方性流行,主要在非洲和亚洲,并曾在非洲、亚洲、中东、南美洲、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引起大范围的地方性流行。
近年,也有一些国家暴发霍乱疫情。津巴布韦曾在2008-2009年暴发霍乱疫情,近9.7万人感染,死亡4200人。2017年,索马里、也门暴发霍乱疫情,其中也门超过50万人感染,2000人因此死亡。
2010年10月,海地北部阿蒂博尼特省沿海地区发生霍乱疫情,随后迅速向周边省份和邻国蔓延。此后数年,疫情时断时续。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0年10月至2019年初,海地累计报告霍乱病例约82万例,死亡将近9800人。
今年10月,海地时隔三年多再次暴发霍乱疫情。法新社13日援引卫生部门数据报道,海地本轮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达1220例,疑似病例超过1.4万例,死亡超过280例。
海地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卫生部门10月通报霍乱疫情之际,海地正遭遇帮派控制首都太子港一处主要港口所致的食品和洁净饮用水等基本物资短缺。
世卫组织的数据还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每年有130万至400万霍乱病例,其中有2.1万至14.3万人死亡。
霍乱的流行因素
据了解,霍乱是一种急性的分泌性腹泻疾病,由革兰阴性菌霍乱弧菌的产毒菌株引起,表现症状主要以腹泻为主,甚至肚子不疼就开始腹泻,也会伴有呕吐症状出现。大多数的疾病暴发由O1型霍乱弧菌引起。
霍乱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摄入污染食物或饮用水之后12小时至5天时间会出现相关症状。典型表现是呕吐和无痛水样腹泻,即使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如不及时治疗,可在数小时内导致严重脱水和死亡。
与冠状病毒的飞沫、接触传播不同,霍乱主要是粪口传播,感染来源通常是污染的水源、海鲜、水果、蔬菜以及谷物等。人体通过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水源后,或接触被感染的蚊蝇感染霍乱弧菌。
受污染的公共水是大规模霍乱暴发的常见原因。生活环境拥挤、卫生条件不足的地方,霍乱的风险比较高,例如难民营、贫困国家以及遭受饥荒、战争或自然灾害破坏的地区。
食用污染且未煮熟的海鲜,特别是贝类,也会感染霍乱。在霍乱流行地区,生吃未剥皮水果和蔬菜也是常见的感染原因。另外,未经处理的灌溉水污染田间的农产品也是霍乱感染的因素。
胃酸可以杀死霍乱弧菌,但儿童、老年人或服用抗酸剂者等,胃酸水平低,保护作用不足,患霍乱的风险更高。
气候变化加剧疫情
截至目前,海地接收了超过100万剂口服霍乱疫苗。这是海地本轮霍乱疫情暴发以来收到的首批疫苗。
这批疫苗有117万剂,由疫苗供应国际协调小组提供。世卫组织说,疫苗接种定于数日内启动,首批接种对象为疫情重灾区西部省等地的1岁以上儿童。
另一批50万剂疫苗预计数周内运抵。海地公共卫生部官员洛雷·阿德里安说,希望更多疫苗尽快送达,以供存在感染风险的民众接种。
除了疫苗短缺造成的影响外,世卫组织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霍乱疫情抬头趋势。除非尽快将其扑灭,否则情况只会进一步恶化。
由于洪水、干旱、冲突、人口流动等其他限制获得清洁用水和增加霍乱暴发风险的因素,全球霍乱暴发趋势正在朝着更多、更广泛和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巴尔博扎说:“今年,我们有一个甚至更加重要的因素: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这表现为接连出现的严重干旱,一些地区发生前所未见的洪灾,以及让这些流行病愈演愈烈的气旋。”
世卫组织说,霍乱疫苗库存量极低,而且制造商对生产一种主要针对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疫苗提不起兴趣。巴尔博扎说,从世卫组织掌握的数据来看,霍乱在大部分国家的致死率都是极高的。
他说:“导致霍乱的因素还是那些:贫困、弱势、用不上洁净水。而冲突、人道主义危机和自然灾害让这些问题进一步放大。”
“在21世纪,让人们死于一种众所周知且很容易治疗的疾病是不可接受的”,巴尔博扎发出预警,今年的霍乱疫情并不只是暴发在贫困和冲突地区,中等收入国家黎巴嫩也面临严峻形势。他强调,这应该为其他国家敲响“警钟”。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