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有利地区流动 呵护脆弱群体
解放日报 2022-12-08 07:21

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十条”)。

上海7日晚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疫情防控措施,针对密接隔离管理方式、来沪返沪人员防控措施等进行调整。优化措施基于怎样的考虑进行调整?记者采访专家并进行解读。

不再开展落地检 轻症可居家隔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说,此次发布的“新十条”中,一些内容在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已有所涉及,例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等。除此之外,一些亮点也可圈可点,“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上海同步对来沪返沪人员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这些都将有利促进地区流动。而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仍要求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则是为了呵护脆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新十条”中提出: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专家表示,这样的举措意在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危重症患者,降低致死率。

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筑起疫苗防护屏障

“新十条”中还提出,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至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同时作出专项安排,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肿瘤患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等专家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明确提到: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更需疫苗防护,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有效。

对于市民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专家解释:如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打疫苗时间可放在术前一周以前或术后身体恢复后酌情择期安排;如接受化疗,应至少在化疗前两周或化疗结束后一至两周接种。

文/顾泳 黄杨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老年人怎么安全打疫苗
解放日报 2022-12-28
老年人疫苗接种十问十答:新冠疫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符合条件者建议加强免疫
解放日报 2022-12-21
阳过还要接种吗?哪种疫苗安全?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十问十答
澎湃新闻 2022-12-20
“新十条”发布后 如何保障脆弱人群看病就医
中国青年报 2022-12-13
北京多措并举助力老年人疫苗接种 6种序贯加强免疫策略可供选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2
加强接种间隔缩短为3个月 北京多措并举助力老年人疫苗接种
北京文艺广播 2022-12-11
北京: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加强接种间隔缩短为3个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1
专家:基础疾病患者更需新冠疫苗保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2-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