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残雪是一位神秘的作家,她很少露面,文学作品却一部接一部地出。
她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几乎不举办新书分享会,然而在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却总是能看到“Can Xue”名列前茅:2019年,她占据赔率榜第三位,2020年再次入围赔率榜前十,2022年,又一次上榜诺奖赔率榜前十,与作家余华、阎连科等人一齐,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
在国际文学界,残雪她的作品《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先后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甚至入选日本东京中央大学的教材。前不久,《纽约客》2022年度书单陆续公开,她的小说《赤脚医生》成功入选,是名单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的遗孀陈玉芬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曾说,马悦然生前多次称赞残雪,夸奖她作品的优质,“只是很少人理解。”
然而在国内,关于残雪作品的评价出现了两个极端:一面是,特别不能理解她所撰写的故事内涵的读者;另一面是,把她称作中国版“卡夫卡”的读者,认为她是中国当代作家里始终坚守纯文学理想的代表。
残雪的小说,一般不遵循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范式,而是在经验世界和象征世界之间自由穿越、变幻,哲学思辨意味极浓。
近日,其新作《激情世界》出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与残雪发起对话,聊到她心中的文学理想,以及她对年轻读者的期待和希望。
《激情世界》
以下是记者与残雪的对话:
紫牛新闻:您会怎样评价这部新作?
残雪:就是容易被读者接受吧。比以前的作品容易接受多了。我的创作是有一个过程的,到后期,世俗生活和艺术创作会慢慢结合到一体。我之前还有一部作品叫做《黑暗地母的礼物》,它也有这方面的倾向,但是没有这一篇作品那么集中,明确地说明我要写什么内容。可以说,我的整个世界观、文学理想和哲学理想全部包括在这部作品里面。
紫牛新闻:您刚刚提到说这一部作品会更容易被读者理解,那么平时您会关注读者的评价吗?
残雪:关注。
紫牛新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呢?
残雪:去网上搜一下,(比如说)豆瓣这些平台。
紫牛新闻:相对于很多作家而言,您是不太喜欢接受媒体的采访,也基本上不会举办新书分享会,和读者直接或间接见面的机会也比较少。
残雪:对,很少。
紫牛新闻:为什么不太喜欢与读者见面呢?
残雪:不是(不喜欢),我没有时间,因为它也是需要一些经历去做这些事情,但是我现在时间非常紧张,一天到晚地写作,抽不出时间,没有时间。我觉得这种间接的交流比较好,别人写了什么评论,我会去看一下。我会留意关于我作品的评价,对我这个人的评价,我不会留意,因为我根本就不在乎。
紫牛新闻:关于您作品的评价在网络上形成“两极”,一部分是特别不能理解您的作品,一部分是特别喜欢您的作品。
残雪:我知道,都看到了,但是没关系。我长期关注读者,尤其是青年的读者,这本书包括以前的书都是写给未来的青年人、包括现在的一部分青年人看的。
紫牛新闻:为什么想写给青年人看?
残雪:因为年轻人是文学希望,他们可以培养。
紫牛新闻:那么以《激情世界》为例,您想通过这部作品来告诉年轻人什么?
残雪:想告诉他们艺术的本真含义以及文学的本质。我理解的文学的本质就是人权,它是人和大自然,人就是大自然,大自然通过人表现出来。
紫牛新闻:您现在的写作日常是什么样的?
残雪:我一天到晚都在写,白天写一本哲学书,大概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60多万字。晚饭后,写不到一个小时的小说。
紫牛新闻:那么还有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吗?
残雪:没什么事情要做。我是集中经历搞创作,我已经马上要70岁了,最后的一段时光,必须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到文学上面。
紫牛新闻:您的这种紧迫感,是因为有想要实现的目标吗?
残雪:没有,就是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上面。留不留得下来,无所谓,反正要写。
紫牛新闻:一部分读者认为,您是始终坚守着纯文学理想,您赞同这种说法吗?
残雪:基本上赞成。
紫牛新闻:近些年,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都能看到您的名字,拿诺奖是不是您的目标?
残雪:不是我的目标,(或者说)我根本没去期待那些东西,完全是很偶然的事情。
紫牛新闻:您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走近笔下的人物?
残雪:你看演员是怎么走近人心的,就是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个真正的演员,他演什么像什么。
紫牛新闻:您写作的时候也会扮演吗?
残雪:所有的人物都是我扮演的,不管你怎么去发挥,怎么去写,都是符合标准的。
紫牛新闻:回到最开始聊的话题,想问您为什么想把这部作品写给年轻人?
残雪:为什么?因为从周围的社会环境来看,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懂爱了,什么都不爱了,既不爱自己,也不爱周围的人。我想写一个文学的乌托邦,里面的年轻人应该是《激情世界》书中的样子,每个人都像个人,能够从大地上站立起来。
记者了解到,《激情世界》是残雪的最新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以三十余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一座虚构蒙城里,几对青年阅读者的爱情故事。小说围绕小城几位青年人的阅读生活展开,描摹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与成长。他们通过阅读抵御痛苦,认识性格上的难题,建立生活的信心,直到他们从阅读中抬头,“真想在现实中轰轰烈烈地爱一场啊”。问题随之而来,欲望的此消彼长,情感的不可确定,将他们带到全新的未知之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