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布《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及测试大纲》(试行)和《汉字部首表》。其中,将中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划分为6级,规定了测试的内容、范围、试卷构成和评分标准等,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五年级及以上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测评或评估监测。该规范将于今年12月15日起实施。
推进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但也有不少家长担心,这一测试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会不会和升学挂钩,并制造出新的普通话培训市场?
对学生的普通话测试,应该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话教学水平监测,而不宜与对学生的评价与升学挂钩。即从推进测试开始,就要斩断测试与升学、培训的利益关系。引导学校重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
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形象点说就是汉语口语测试,是语文书面考试之外,对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我国已经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要求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含)以上标准。而最高标准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则是针对播音主持人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毕业生,如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电影、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等表演、配音人员,播音、主持人专业和电影、话剧表演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
对中小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从评价学校普通话教学水平与学生普通话水平角度看,是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学校,还存在老师以方言进行教学,学生能考出不错的语文成绩,但却不能说标准的普通话的情况。推进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可以促进所有学校重视普通话教学。但是,需要避免普通话测试加重学生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也要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保护方言的问题。
总体看来,只要学校平时重视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学生通过普通话测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普通话测试也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是,如果将普通话测试等级与学生的评价与升学挂钩,那么,就会出现为了获得更高测试等级的专门口语训练,这就可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普通话达到标准水平即可,不能追求播音、主持那样的标准发音,如果按播音、主持的普通话水平要求中小学生,就会走偏方向。事实上,当前的校外教育培训中,就有有关播音、主持方面的非学科培训,这主要是满足少部分未来有志向从事播音、主持专业,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而如果强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这一培训市场需求就可能快速增长。
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该主要用于评价我国中小学生的总体普通话水平,并监测各地、各校的普通话教学水平,以此促进各地学校重视普通话教学。也就是说,主要应通过这一测试,来推进普通话教学,而不能把这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更不能与升学挂钩。我国在高中和大学的招生中,有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面试,但面试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的评价。
另外,在学校课堂教学中,重视普通话教学,这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对方言的保护。近年来,很多在大城市出生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都讲普通话,而不会方言,也已经引起语言、文化研究与保护者的关注,希望重视方言保护与文化传承。
如早在2017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就提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提倡说普通话,方言正面临着萎缩和消失的境况,做好方言保护,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意义深远。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组建起来的、庞大的、丰富多彩的体系。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征,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演变、人员迁徙、地理阻隔、民族融合、风俗民情等状况,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地方开发历史、交通状况、地方风物、习俗观念等。一旦消亡,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也就要求学校教育在重视普通话教学时,通过开着选修课、开展社团活动的方式,来保护方言,家庭和社会也要从文化传承角度,除了关注学生的普通话外,教孩子掌握一定的方言,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文/蒋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