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抱歉啦大家,明天我要加班,同学聚会我就不去了,大家吃好喝好。”
就这样,洛洛以工作为由婉拒了同学的邀请。
她知道,聚会那天,饭桌上大家可能会说,她一直是个不太合群的人。
可洛洛就是不喜欢勉强自己,不想下了班以后还要急匆匆地化个妆,再去跟一群很久很久都没见的老同学们聊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话题。
其实她也不是真的要加班,她就是不想去,宁可一个人窝在家里,炒两个小菜,看一部老电影。
我想,在其他人看来,洛洛也许是不合群的,但谁心里对这样的果敢,没有一丝羡慕呢?
有时候我也会思考啊,我们为什么难以拒绝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什么开口说“不”,会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为什么总是将就自己,以期获得一种短暂的、表面的和谐呢?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啊:一个人也许孤独,但一定比强行合群舒服。
2
强行融入一个不喜欢的圈子,给自己带来的,只会是痛苦。
他们说,相识一场都是缘分,以后就是朋友了;他们说,大家都是老同学老同事,要一直保持联系啊。
可是,明里暗里的拉踩,你真的无法理解,一吃饭就不醉不归的习惯,也让人很难苟同。
合不来的人,做不来的事,你本来就不喜欢的东西,你非要让自己努力去喜欢,终究是一场徒劳啊。
他们说,多认识一些人总有好处的,人脉资源是比金钱更强大的软实力。
于是,你努力想要和别人搞好关系,参与他们聊的话题,迎合他们的理念,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关系近一些。
事实上,成年人之间能够互相维持联系,靠的都是双向的利益。
只有当自己能够给别人带去价值的时候,才能不被小觑。
与其想着走捷径,不如让自己变强大。
真正志同道合的人,不是靠逢迎来的,而一些费力费心的社交,还是早点远离为好。
3
比起盲目合群,我们更需要的,是看清自己的内心。
电影《海蒂和爷爷》里,海蒂被带离阿尔卑斯山下的爷爷家,她去了一户上流社会家庭,可是生活不久,她就患上了梦游症。
有一段关于海蒂梦游原因的分析,让我记忆深刻:
“但是我想她内心并不快乐。”
“她应有尽有。”
“是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
处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耳边风声阵阵,我们匆匆走入人群,追逐着那些大家觉得应该追逐的事物,却忘了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哪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以商业价值来判定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一个人值不值得交。
我不想改变我自己。
如果是我热爱的,如果是我期待的,那么哪怕牺牲掉一些从另外一种角度讲也许产值更好、收获更高的东西,又怎么样呢?
千金难买人喜欢,你爱的,才能长久。
我们这一生终其努力寻找的,不也就是忠于自己、做自己吗?
4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社恐”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被我们拿来形容自己。
很多人对于当代“社恐”的理解大概是,在不熟的人面前礼貌拘谨、不好意思,在熟悉的人面前真实放纵,肆无忌惮。
究其原因,不过是,在你真正合得来的人面前,你说话做事,都会是真实且舒服的。
在真正懂你的人面前,无需刻意打扮,也不必精心措辞,一个眼神就能对上彼此想要表达的意思,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到处找理由推诿。
好朋友不需要太多,是真心的就够了。
大家都很累呀,除了工作和休息,每个人能支配的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
所以,比起和那种“无事是朋友,有事就不熟”的人在一起,我更建议你把时间花在真正值得的人身上。
5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手机墙纸是蔡康永在《因为这是你的人生》里写的一句话:
“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希望有一天,当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囿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能够想起这句话。
这一生,我们会认识很多人,有的人真诚以待,也有的人漫不经心。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如何对我们,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态度。
不愧对别人,但也别为难自己。
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过让自己舒服的生活。
至于其他,都排在后面吧。
作者:茶茶&Mar。用心码字,用音传情,每天晚上九点三十分,温暖每一个孤独的你。文章首发来源:小茶夜读(vipyq95),微博@不知道是什么茶,个人微信:Chacha_0724。
编辑/韩世容